封侯

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 報泄(2/2)

    這就是典型的雍王風格,眾人都暗暗苦笑,已經是天子了,但還沒有什麽變化。

    眾人一起躬身行禮,“參見陛下!”

    “各位大臣請坐,請隨意!”

    所有參會的人都是重臣,他們都有自己的座位,這一點從漢唐就傳承下來。

    眾人坐下,陳慶笑道:“今天的議事章程昨天就發給大家了,今天商談三件事,第一,設立福田院和慈幼院,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是秦漢以來的傳統,相信大家都會一致同意,可能有些細節,需要我們再討論一下,首先是年齡,有的大臣建議六十歲以上,理由是五十餘歲還可以做事,也有大臣建議五十歲以上,畢竟人的壽命不高,所以我考慮了一個折中方案,看看大家能否接受?”

    大殿裏一片寂靜,陳慶輕輕喉嚨又繼續道:“朕的方案就是五十歲給糧,六十歲給養,五十歲以上的孤寡老人每月給兩鬥米和一斤鹽,每年再給一匹布,到六十歲那就能進福田院,如果不願進福田院,家中有親戚可以依靠,那朝廷則每月補助五百錢。

    至於孤兒,以十七歲為界,十七歲以下,則要住在慈幼院,由朝廷負責他們食宿衣物,安排他們讀書學習技能,十七歲後安排進朝廷的工場做事,以上的方案大家有沒有反對意見?”

    陳慶看了眾人一圈,點點頭,“如果沒有反對意見,那麽就照此方案執行!”

    這時,徐先圖舉手道:“陛下,微臣有話要說!”

    “徐相國請說!”

    “在昨天陛下下發的章程中有一條,就是關於接受民間捐錢,陛下能否再詳細說說。”

    陳慶點點頭,“其實民間捐款一直就有,很多大戶為了獲得勳官,就用捐糧捐錢的方式,隻不過以前是一直捐給官府,但這次不是,這次是單獨成立一個機構,但這個機構也碰不到錢,錢是存在櫃坊。但機構有審批權和監察權,所以它隸屬於禦史台比較好。”

    “那民間的捐錢又該怎麽用?”徐先圖又追問道。

    陳慶微微笑道:“徐相國是擔心捐錢和朝廷撥錢重複了,其實不然,比如說,一個殘疾孩子被父母遺棄了,朝廷肯定不允許,要追責父母,那麽這個被遺棄的孩子當然不能算孤兒,慈幼院就算收容也無法養活他,這個時候就可以申請動用捐助的錢。

    如果這還不夠明確,那麽朕再舉一個例子,比如一些民間辦的福田院和慈幼院,我們要支持,但怎麽支持?朕覺是用捐助的錢來補助比較實惠,就是一句話,民間捐錢的意義就是拾遺補缺,官府做不到的事情由它們來做。”

    徐先圖點點頭,“感謝陛下的解釋,卑職明白了!”

    陳慶看了一眼眾人,便道:“那麽第一個議案就這麽決定了,內政堂負責草擬細節,盡快實施,我們再談第二個議案,關於應對北方的戰爭威脅。”

    大殿上頓時一片竊竊議論之聲。

    蔣彥先高聲道:“大家請安靜,聽陛下說下去!”

    大殿上又安靜下來。

    陳慶這才緩緩道:“大家或許會覺得奇怪,金國不是滅了嗎?怎麽還會有戰爭?

    朕說的戰爭威脅是指西遼,由耶律大石在西域創立的新遼國,如果西遼的目光一直向西,那我們倒也不用擔心,但可惜的人,西遼人要回家,他們又開始向東看了,朕已經得到甘州的飛鷹傳信,高昌回紇的使者即將抵達京城,他們是來求援,希望大家明白,如果高昌回紇前來求援,說明戰爭已經離我們不遠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