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侯

第一千三百零二十六章 編製(2/2)

    “關於州官設置,殿下要求回複唐製,但唐製有一個缺陷,就是朝廷對地方掌控較弱,導致唐朝地方官府基本上被世家掌控,朝廷的政令難以推行,而宋朝是以京官的身份執掌州事,明顯朝廷加強了對地方的掌控,這一點卑職覺得可以考慮。”

    陳慶微微笑道:“宋朝對地方掌控並不僅僅是知州的任命,關鍵還是路一級有實權,而且地方官府的財稅都被轉運司拿走,所以地方官府並不像唐朝那樣山高皇帝遠,他們頭上有婆婆管著,用刑律、財稅、考評三條繩子勒著地方官府,再實施異地為官製度,地方豪強大族對官府的掌控力就會大大降低,所謂京官出任知州其實和異地為官製一回事,不用太糾結。”

    “卑職明白了,卑職這就去繼續草擬,回頭給殿下看看草稿。”

    張妙要起身,陳慶叫住了他,“等一等,我還有事!”

    “啊!殿下請說。”

    陳慶就把今天視察太學,涉及教授職務之事說了一遍,對張妙道:“我早就提出唯才是舉,但這個才並不是指讀書,不是學通孔孟之道就是才,我說的才是有真本事的人,能煉出優質精鐵的鐵匠,能種植高品質糧食的農民,能造出遠航大洋海船的船匠,這些都是人才,一樣要委以重用,看看有沒有什麽辦法改革吏部任命的條例?”

    張妙想了想道:“其實有一個辦法!”

    陳慶笑道:“願聞其詳!”

    “殿下知道製科嗎?”

    製科是針對在職官員民間優秀人才的一種提拔考試,可以說是科舉的升級版,所以又叫大科,考試的內容並不固定,時間也不固定,屬於一種非常規的考試,一旦考過以後,一般都會得到重用,像蘇軾和秦檜都是通過製科初露頭角。

    製科考試一般用來選拔專業人才,比如足安邊科,便是選拔軍事人才,再比如才膺管樂科則是選擇音樂人才,但因為製科是非常規考試,需要什麽人才,可以由皇帝自己設立,但從唐朝至今,沒有哪一朝的製科考過大匠農學之類的科目。

    張妙的辦法就是舊瓶裝新酒,用製科這個酒瓶來解決太學高等級匠農的官職問題。

    陳慶明白了張妙的意思,欣然道:“那就設一門冶匠桑農科,不考書本知識,隻考實際才能,另外再開一門足安邊科,選拔統製以下的優秀年輕將領。”

    “殿下覺得什麽時候開始執行?”

    陳慶想了想道:“冶匠桑農科從今秋到明秋,誰能煉出最好的鐵,誰能種出最多的糧,誰能長出最大的瓜,誰能紡出最好布,誰能造出最好的織機,誰能鍛造出最好的兵器,誰能研製成最遠的投射器等等,然後優秀年輕將領選拔放在明年春天,和科舉同步舉行,包括兵法考、兵器考和騎射考三項,考中者同步授予官職。”

    “卑職明白了,殿下還有什麽要交代嗎?”

    陳慶又道:“關於太學的教授,他們目前沒有正式官職,但還是必須給予相應的官員待遇,包括俸祿、福利和宅院。”

    張妙是個十分務實的人,他理解雍王對於工商和農業人才的看重,知道這才興國振邦的根基,他點點頭,“卑職會盡快安排好!”

    張妙行一禮退下去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