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侯

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渡口(2/2)

    此時,十二萬簽軍主要部署在三個地方,一個自然河間府,部署了兩萬軍隊,這是為了對付西軍從海路進攻河北北部。

    但河間府的軍隊不是主力,主力是部署在相州安陽縣的五萬大軍和部署在安利軍黎陽縣的五萬大軍。

    安陽縣的五萬軍隊由都統製司馬安率領,主要是對付從滏口陘殺來的西軍牛皋主力。

    而黎陽縣的五萬大軍則由都統製韓常統領,他們負責應對準備從白馬渡河的西軍楊再興主力。

    黎陽縣的簽軍大營位於黃河北岸,南北五兩裏,東西長十餘裏,是一座規模龐大的板式軍營。

    軍營內有大帳近五千頂,為了防備西軍火攻,大帳距離圍牆還留出約一裏的空白地帶,又夯建了約一丈高的內牆,這樣即使是射程最遠的火鴉也未必能飛進大帳區域。

    中軍大帳內,韓常負手來回踱步,他不時回頭看看旁邊的沙盤,沙盤上的白馬渡前插滿了紅旗,意味著那是西軍的渡河之處。

    早在一個月前,金國探子便發現十萬大軍在白馬渡集結,紮下了大營,渡口處也陸陸續續來了數百艘船隻,一切證據表明,西軍即將在白馬渡過黃河。

    對西軍渡河軍隊進行半渡而擊,是完顏昌製定的策略,憑韓常的五萬軍隊,完全可以擊敗十萬大軍渡河,因為渡河大軍不是一次性全部上岸,而是一批批過來,需要很長的時間,上岸後還要集結、整頓隊伍,完全可以趁西軍立足未穩之時將他們全殲,然後再等下一批上岸。

    但對岸的西軍卻遲遲沒有發動攻勢,這讓韓常心中有些焦慮,也有些不安,他懷疑西軍很可能是虛晃一槍,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如果白馬渡做樣子,那他們又會在哪裏渡河?

    一名大將勸道:“韓都統,十萬大軍如果離開白馬渡,動靜會很大,我們探子不會沒有發現,他們應該還在白馬渡,在等待機會。”

    另一名大將也道:“關鍵是都元帥命令我們在黎陽縣攔截西軍渡河,我們離開黎陽縣,是不是要得到都元帥同意?”

    韓常歎了口氣,手下說得對,他們隻是主將,而不是主帥,主將必須執行主帥的戰略部署,都元帥判斷西軍在白馬渡河,那他們就必須服從部署,在黎陽縣攔截西軍,如果自己有別的想法,也要及時向都元帥稟報,而不能擅自離開。

    當然,如果探子發現西軍已在別處開始渡河,那韓常也能做主離開,可問題是他現在也隻是懷疑,並沒有證據,萬一西軍還在黎陽縣上岸,而他們又撤走了,都元帥不會饒他。

    這時,有士兵進帳稟報,“啟稟都統,相州那邊傳來消息,西軍約兩萬大軍已攻占衛州。”

    這個消息讓韓常一驚,他忽然想到什麽,急忙來到沙盤前細看,他發現在洛陽一帶還有一個著名的渡口,那就是孟津渡。

    韓常忽然意識到,西軍真正的渡河處,可能不是白馬渡,而是孟津渡,從孟津渡渡河北上便是衛州,而衛州有兩萬西軍掩護,這實際上就成功避開了自己的半渡而擊。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