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侯

第九百一十五章 織造(2/2)

    顧新搖了搖頭,“本地的小娘子喜歡去京兆大戶人家當使女,不願意來這裏織布,現在鹹陽紡織行的女工基本上從兩個地方來,之前是西夏女子,但現在大部分都出嫁,或者分流去外地了,基本上看不到,然後便是中原湧來的百萬難民,他們是是現在各行各業招募的主流,我們這裏九成以上女工都是她們,一天幹五個時辰,管一頓午飯。”

    “那她們能掙多少?”

    “這個......每個人不一樣,看熟練程度,有的女工一天能掙三四百文,有的女工隻能掙七八十文,我計算過,平均一百五十文一天,這個收入對於小娘子已經很不錯了,很多人成了家裏的頂梁柱,我們這裏有一個姓楊的小娘子,汝州人,父母年紀都大了,兄長當過宋軍,腿有殘疾,一家人就指望她掙錢養活,她是我們這裏最熟練的女工之一,紡織白疊布,紡的線非常均勻,織出的布也十分密實,才十六歲,一天就能掙四百文,她一天都不休息,一個月掙十二貫,把全家養得很好,她還準備在鹹陽買座院子,奉養父母。”

    陳慶知道底層百姓壽命都不長,一般也就活到五十餘歲,四十多歲就算年紀大了,有個兄長,十六歲奉養雙親也很正常。

    “這個姓楊的小娘子在哪裏?我倒想見見她。”

    “她就在殿下要去的新紡堂,小人調了一批最能幹女工紡織木棉,她就是其中之一,當然,我還是按每天四百文的工錢給她。”

    陳慶欣然道:“看看去!”

    ..........

    “現在木綿花能出布了嗎?”陳慶又問道。

    顧新苦笑一聲,“如果可以的話,卑職建議用木綿花做被褥、做棉衣,織布還是考慮細麻比較好。”

    “為什麽?”

    “紡線太難了,它的絮比較短,很難成線,必須要用手搓成細線,費時費力,織成布倒很不錯,但價格會很貴,甚至和綢緞差不多了,無法普及。”

    陳慶想用木綿花做成綿布的主要原因,就是想尋找一種位於綢緞和麻布之間的中檔布料,細麻還是粗了點,至於粗麻布,隻能做麻袋,根本就不能當衣料。

    宋元時期大規模推廣的棉布是最合適的,但種棉花需要占用太多的耕地,所以陳慶才考慮木綿,但顧新說製作成本比絲綢還高,這就讓陳慶有點難以接受了。

    “沒有辦法解決紡線難的問題嗎?”陳慶沉聲問道。

    “目前正在想辦法,但比較難。”

    陳慶心中頓時變得有點沉甸甸,以顧新這樣的行業元老都說難,估計希望不大了,木綿始終沒有火起來不是沒有原因的,最後才成了棉花的天下。

    “先去看看吧!”陳慶語氣已經沒有剛才那樣輕鬆了。

    ........

    新紡堂位於最邊上,還在外麵,便聽見裏麵傳來一片笑聲,甚至還有歡呼聲。

    顧新的臉頓時黑了下來,平時都安安靜靜,怎麽現在關鍵時刻吵鬧起來了。

    他重重咳嗽一聲,裏麵的歡笑聲非但沒有停止,反而有人喊道:“大管事來了,快告訴他領賞!”

    蔣彥先悄悄對陳慶笑道:“好像是有什麽好事。”

    陳慶點點頭,他也感受到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