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利刃

第94章 差距(3/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

    虎鯊打斷:“北約為什麽要直接攻入南斯拉夫?”

    鬱成:“不攻入南斯拉夫,他們怎麽打贏這場戰爭?”

    虎鯊:“想打敗南斯拉夫就必須出動地麵部隊嗎?47,你知道北約為了對付南斯拉夫調集了多少空中力量嗎?毫不客氣的,這次他們出動的空中力量已經相當於世界第二到第七空中強國力量的總和了。南斯拉夫拿什麽來抵擋?就憑他們手裏那十幾架米格-9嗎?”

    鬱成:“……”

    好吧,南斯拉夫那點空中實力在北約麵前真的不夠看。

    在五十到七十年代,紅色陣營的空中力量跟北約陣營其實不相上下,雙方戰機的性能、數量都相差無幾,米格-的橫空出世甚至讓紅色陣營短暫地占據優勢。但是七十年代中期,隨著F-14、F-15、F-16這三劍客齊齊亮相,幻影-000呼嘯著掠過空,西風一下子壓倒了東風。蘇聯發現勢頭不妙,以最快的速度推出了蘇-7和米格-9,這兩款戰機的硬指標方麵並不遜於美國的三劍客,甚至在某些方麵還是領先的,比如米格-9,在泥路都能起飛,讓F-14、F-15、F-16也來這麽一下?信不信飛行員死給你看。但是蘇聯那薄弱的電子技術讓這兩款戰機的性能大受限製,十成功力能發揮出五成就算不錯了。更加要命的是……

    跟第二代戰機相比,第三代戰機的製造成本和工藝難度提高了十倍不止,以前蘇聯一年能向兄弟們提供六七百架米格-1,造米格-1跟造AK-47似的,但是輪到蘇-7和米格-9,別一年對外出口六七百架,一年能提供六七十架給蘇聯空軍自己用就謝謝地了!而美國,仗著自己財大氣粗,更有英法德意等一堆經濟發達的兄弟源源不斷地供血,那些造價高昂的第三代戰機成打的造,飛快地拉開了與紅色陣營的差距。直到蘇聯解體,蘇聯空軍接收的米格-9戰鬥機仍然不足七百架,蘇-7也才三百二十多架。老大自己都不夠用,那幫弟想像以前那樣整團整團地獲得第三代戰機,那也隻能是做夢了。古巴空軍在蘇聯解體前夕總共隻獲得了十二架米格-9,離他們希望的三十五架差了一大截。南斯拉夫獲得的數量要多一些,大致是兩個中隊,二十四架,不過這些年墜毀的墜毀報廢的報廢,隻剩下十五架了。

    是的,隻有十五架,這就是南斯拉夫空軍唯一能夠與北約第三代戰機抗衡的戰機,他們空中的衛兵。

    隻有十五架。

    至於電戰機、預警機之類的並不直接參與空戰,卻必不可少的輔助性戰機,那是一架都沒有。這點實力,別抵禦北約空襲了,連給北約空軍飛行員熱身都不配。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閱讀記錄(免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