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南北朝簡史

甲 東漢與南朝(1/2)

    三國的變亂,已經使中原人士紛紛逃向江南,再加上了一個東晉南渡,更成了中國中古文化在南方開展的一個重要因素。西晉的開國,在司馬氏皇家說來,是一個政治性陰謀的成功,但就這件事的社會意義來說,卻是東漢的世家豪族,對當時壓迫者曹家政權的一個總攻擊。世族的地位雖然重行增加,東漢遺留下世族中高尚而廉潔的風氣卻被破壞無餘。所以司馬氏時複興的世族,其內容和其意義並不等於東漢的世族,而是另外的一種政治形態。這種執政的世族,使得中央的政治及地方的政治同時腐敗下去,最後世族自相爭奪,在諸王領導之下起了內戰,以致人民的困苦增加了,國家的實力消耗了,士氣和人心瓦解了。邊疆以外的蠻族侵入中原,終於在中原建立了蠻族的政權。

    當著這個時候,中原逃難的人民,像洪流一樣的逃到淮泗流域,更轉而逃到江南,還有的是從淮泗一帶轉入荊梁。這些流徙的人口,使得不僅江南和太湖區域得到更深的開發,並且閩粵等區域也在這個時期開始繁榮起來。

    人口的流亡影響到相關的土地問題和經濟問題。在北方因為人口流亡,過去已經墾辟的土地變成荒廢。政府方麵因為站在財政的觀點,開始對土地加以經營,形成了屯田製度,而皇室占田、均田製度等,也在這個情況中發生。同時因為人口流移,戶口平均都減少了,南北兩方因為爭取稅源,又引起了大規模的兩方政府掠奪對方人口的舉動。

    在人口流移的時候,從淮泗而下,集中到荊州和揚州,因此這兩股流移的人口,便成了兩種政治勢力的基本。東晉以後,許多政治上的競爭,大都脫離不了荊揚兩州的地域性的爭持。此外,流移的人建立政權之後,有了武力及經濟上的勢力,壓倒了原有的住民(其實也隻是些更早的移民),因此就發生了“僑”“舊”的問題。因為“僑姓”(注二)往往成為特殊的階級,他們要保持原有的籍貫,不肯歸入南方戶籍,以便享受特權,因此“僑郡”“土斷”的問題,也就隨著發生了。

    南朝的政治,集中在荊揚二州,因之荊揚二州的若幹都市繁榮了,隨著這些都市而發生了貴族莊園,也都漸次的擴張起來。這許多莊園兼並了附近的土地,隨即發生了“封山占澤”的現象。其在北方,因為蠻族國家掠奪的人口,尤其是軍人和技工,往往集中於首都,因之商業及水利也集中於首都,並且因為宗教信仰的發展,北朝的寺院經濟也特別的發達,而首都的寺院就更為加多,更為壯麗,自然影響於首都繁榮的進展也就更為迅速。

    這些隨著區域的不同而發生的地方性差別,都是便於割據地方勢力的,尤其各地有各地特殊的賦稅製度及貨幣製度,使得割據的形式,更為普遍。因此,若幹的州郡及莊園成為自給自足的原始狀態。

    幾個大都市,因為附近的區域較為廣大而趨向繁榮,沿海以及西北區域,因為得到國際貿易,也得到了繁榮。但長期封建狀態之下,卻使許多偏僻的地方,因孤立而荒廢,以致中央和地方,起了若幹不必要的隔閡。尤其是北魏末期的六鎮與洛陽,生活狀況、物質享受完全不同,變成了北魏覆亡的重要因素。在南朝因封建領主和皇朝之間利益始終不能一致,不論在哪一個段落之中,都未曾集中有效的力量,也就是注定了南朝限製在長江流域,而無法統一中原,光複華夏。最後統一的還是繼承北朝的隋文帝。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