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神祇苟在平民窟養老鼠

第兩百六十一章 孔雀出山

“既然龍門已顯,也是我鳳族出不死火山之日。” 鳳凰之子孔雀大明王,宣布率族出征…… 昔日混沌初開。 清而輕上升化天,濃而重下沉作地。日月既明,星辰環繞,逐萬物滋生。 百獸拜麒麟為帝,百鳥以鳳凰為王。 鳳凰,雄為鳳者雌為凰,天地交合,逐生九種:金鳳、彩鳳、火鳳、雪凰、藍凰、孔雀、大鵬、雷鳥、大風。 百鳥中以孔雀最美,華麗奪目,霞光漫溢,百花為之羞容,雲彩為之失色。 然性傲,不羈。 佛曾嚐與之交往,不得,乃怒,約之大戰於昆侖山下。 孔雀凶猛,鯨吞佛,佛艱難破其背而出,大懼,欲殺之。 帝謂曰:不可。 孔雀乃鳳凰最寵,殺孔雀則傷鳳凰,諒之,諒之。 乃投之無間道中,放逐三界之外——魔界。 孔雀墮於魔界,見滿目創痍,遍地鱗骨,不解,問於一老妖。 妖悲曰,魔界本與三界等份,同享陽日能源,共吸陰月精華。然佛惡其貌醜,體態畸形,乃逐魔全族於無間深淵,並以結界封印。 淵內無日無月,漆黑一片,魔族日益凋零。 偶有天賦魔王,破印而出,眾神亦以滋擾三界罪名,群起而攻之,俱不得善終。 孔雀聽罷,如醍醐灌頂,大徹大悟,逐潛心於魔界修煉,悲魔族之痛苦,哀魔族之憤怒。 期間,唯地藏王菩薩念其不幸,常給予幫助。 帝嚐聞孔雀情形,知之,戲謂曰“撒旦“。 一千五百年後,孔雀率魔族眾破印而出,直搗玄天,雙方一觸即發,史稱“神魔大戰“。 期間愁雲不散,三界不寧。 戰況日久,魔族漸漸不支,唯孔雀耀武揚威,無絲毫敗跡。 破三仙八島,九王十星,滿天神佛,無一能敵。 然魔族敗跡以露,孔雀亦無可奈何。 地藏王菩薩苦諫之曰,魔族有其哀,三界有其苦,亂世則俱不得安寧。 今戰愈百年,三界凋零,已與魔界無異!佛亦曰,願給予魔界日月精華。 孔雀仰天長歎,乃罷。 三界歸位,魔族重回無間淵中,孔雀亦欲同去,眾神苦勸乃免。歸西天極樂,掌魔界管事,引日月精華,灌溉四界。 周天萬民,皆感其恩德。 佛大悅,賜曰“孔雀大明王“。 天下平複,孔雀遊滄海,立於一石,仰天長嘯:遍觀古今,看魔神同體,唯我孔雀! 備注:《佛母大孔雀明王經》出自中華大藏經,為唐三藏法師不空所譯,屬於密部,計上中下三卷,與《仁王護國般若經》《護國界主經》並列為“護國三大經”。 關於佛陀說孔雀經法的緣起,據《佛母大孔雀明王經》載,佛陀在世時,有位莎底比丘於砍柴之際,被大黑蛇咬傷,命在旦夕,阿難見狀,請佛救護,佛告訴阿難:“我有摩訶摩瑜利(大孔雀)佛母明王陀羅尼,有大威力,能滅一切諸毒,怖畏災惱,攝受覆育一切有情,獲得安樂”,莎底比丘因阿難為其持此法而苦毒消散,身得安樂。 本經在七法立題中,屬法、喻、人三法立題:佛母是法,大孔雀是喻,明王是人,三法立題。 《佛母大孔雀明王經》,廣說經咒,除諸病惱害,一切恐怖災禍,勸令阿難普告四眾等受持流通。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