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新編

第3章 理水(3/5)

    大家就都稱讚他,但幾個勇士,卻又有些妒忌。

    就是這第五天的早晨,大家一早就把他拖起來,站在岸上聽呼喚。果然,大員們呼喚了。他兩腿立刻發抖,然而又立刻下了絕大的決心,決心之後,就又打了兩個大嗬欠,腫著眼眶,自己覺得好像腳不點地,浮在空中似的走到官船上去了。

    奇怪得很,持矛的官兵,虎皮的武士,都沒有打罵他,一直放進了中艙。艙裏鋪著熊皮,豹皮,還掛著幾副弩箭,擺著許多瓶罐,弄得他眼花繚亂。定神一看,才看見在上麵,就是自己的對麵,坐著兩位胖大的官員。什麽相貌,他不敢看清楚。

    “你是百姓的代表嗎?”大員中的一個問道。

    “他們叫我上來的。”他眼睛看著鋪在艙底上的豹皮的艾葉一般的花紋,回答說。

    “你們怎麽樣?”

    “……”他不懂意思,沒有答。

    “你們過得還好麽?”

    “托大人的鴻福,還好……”他又想了一想,低低的說道,“敷敷衍衍……混混……”

    “吃的呢?”

    “有,葉子呀,水苔呀……”

    “都還吃得來嗎?”

    “吃得來的。我們是什麽都弄慣了的,吃得來的。隻有些小畜生還要嚷,人心在壞下去哩,媽的,我們就揍他。”

    大人們笑起來了,有一個對別一個說道:“這家夥倒老實。”

    這家夥一聽到稱讚,非常高興,膽子也大了,滔滔的講述道:

    “我們總有法子想。比如水苔,頂好是做滑溜翡翠湯,榆葉就做一品當朝羹。剝樹皮不可剝光,要留下一道,那麽,明年春天樹枝梢還是長葉子,有收成。如果托大人的福,釣到了黃鱔……”

    然而大人好像不大愛聽了,有一位也接連打了兩個大嗬欠,打斷他的講演道:“你們還是合具一個公呈來罷,最好是還帶一個貢獻善後方法的條陳。”

    “我們可是誰也不會寫……”他惴惴的說。

    “你們不識字嗎?這真叫作不求上進!沒有法子,把你們吃的東西揀一份來就是!”

    他又恐懼又高興的退了出來,摸一摸疙瘩疤,立刻把大人的吩咐傳給岸上,樹上和排上的居民,並且大聲叮囑道:“這是送到上頭去的嗬!要做得幹淨,細致,體麵呀!……”

    所有居民就同時忙碌起來,洗葉子,切樹皮,撈青苔,亂作一團。他自己是鋸木版,來做進呈的盒子。有兩片磨得特別光,連夜跑到山頂上請學者去寫字,一片是做盒子蓋的,求寫“壽山福海”,一片是給自己的木排上做扁額,以誌榮幸的,求寫“老實堂”。但學者卻隻肯寫了“壽山福海”的一塊。

    三

    當兩位大員回到京都的時候,別的考察員也大抵陸續回來了,隻有禹還在外。他們在家裏休息了幾天,水利局的同事們就在局裏大排筵宴,替他們接風,份子分福祿壽三種,最少也得出五十枚大貝殼。這一天真是車水馬龍,不到黃昏時候,主客就全都到齊了,院子裏卻已經點起庭燎來,鼎中的牛肉香,一直透到門外虎賁的鼻子跟前,大家就一齊咽口水。酒過三巡,大員們就講了一些水鄉沿途的風景,蘆花似雪,泥水如金,黃鱔膏腴,青苔滑溜……等等。微醺之後,才取出大家采集了來的民食來,都裝著細巧的木匣子,蓋上寫著文字,有的是伏羲八卦體,有的是倉頡鬼哭體,大家就先來賞鑒這些字,爭論得幾乎打架之後,才決定以寫著“國泰民安”的一塊為第一,因為不但文字質樸難識,有上古淳厚之風,而且立言也很得體,可以宣付史館的。

    評定了中國特有的藝術之後,文化問題總算告一段落,於是來考察盒子的內容了:大家一致稱讚著餅樣的精巧。然而大約酒也喝得太多了,便議論紛紛:有的咬一口鬆皮餅,極口歎賞它的清香,說自己明天就要掛冠歸隱,去享這樣的清福;咬了柏葉糕的,卻道質粗味苦,傷了他的舌頭,要這樣與下民共患難,可見為君難,為臣亦不易。有幾個又撲上去,想搶下他們咬過的糕餅來,說不久就要開展覽會募捐,這些都得去陳列,咬得太多是很不雅觀的。

    局外麵也起了一陣喧嚷。一群乞丐似的大漢,麵目黧黑,衣服奇舊,竟衝破了斷絕交通的界線,闖到局裏來了。衛兵們大喝一聲,連忙左右交叉了明晃晃的戈,擋住他們的去路。

    “什麽?——看明白!”當頭是一條瘦長的莽漢,粗手粗腳的,怔了一下,大聲說。

    衛兵們在昏黃中定睛一看,就恭恭敬敬的立正,舉戈,放他們進去了,隻攔住了氣喘籲籲的從後麵追來的一個身穿深藍土布袍子,手抱孩子的婦女。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