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新天子

第355章 薑維到底還是不是那個維?(1/2)

    在雒陽東北一百來裏處,地勢陡然平坦。自臨晉關咆哮而下的河水流至此地,十分力道也自軟去八分。河岸也變寬兩倍,遠遠望去,就如一串帶狀湖泊。在這條帶狀湖泊裏,奔騰的河水總算寧靜下來,形成一個天然渡口,人們稱它孟津。

    據周史記載,武王姬發率眾東出函穀,在距孟津不遠的一處高坡上設壇祭天,大會八百諸侯,誓師伐紂。誓師過後,周人就從此處渡過河水,兩年後在牧野大敗紂王,兵臨朝歌,坐享大周天下。故而可知,孟津原稱盟津,後訛音為孟津。

    中平元年,黃巾起義大爆發,為抵禦黃巾軍向洛陽進軍,孝靈帝在雒陽周圍設置八關以戍洛陽。這孟律口便是八關之一,乃是洛陽盆地的北大門,戰略位置之重要可見一斑。

    而今日,就在距離上次一千一百五十年的同樣暮春時節,沉寂了千年的孟津曠野再次喧囂起來。一隊接一隊的兵馬紛至遝來,在離渡口二裏處的那個極其著名的黃土坡前停下,繞高坡紮起營帳,形成一道道轅門。

    轅門一共十二道,大小不等,排列錯落有致,乃堂堂正正的天子之數。每個轅門上各豎長杆,上麵飄著代表皇室威嚴的金龍旗幟。時至涼風習習吹來,十二道大旗左右擺動,搖不盡的兵鋒戰意。

    可當大營中所有兵士厲兵秣馬,所有文士主薄各司其職時,身為整支大軍的至高統帥,同時也是大漢朝廷唯一掌權者的劉協,卻根本不在這中軍大帳當中。

    行軍主薄楊阜歎了一口氣,終於在孟津渡口一處小溪邊發現了這位大漢天子。此刻天子坐在溪水邊,光著腳深入手中,就在水麵上百無聊賴地敲打著,驚動著水中的魚兒四下奔逃。而在他的身邊,一匹馬兒散放在一旁,啃食著地上茸茸的細草,悠閑的打著響鼻兒。

    這等架勢,哪裏像是出征打仗來了,分明報團參加了一次公費的孟津渡口半月遊嘛。

    看到天子這般疏忽戰事,楊阜那如劍一般的眉頭頓時蹙得更深起來,輕輕走到劉協身旁,施禮道:“陛下,此地乃兵鋒前線,凶險頗多,陛下不易久留……”

    然而劉協卻似乎沒有聽到楊阜的話般,仍舊雙眼茫然地繼續拍打著水麵,待楊阜欲再度提醒他時,他卻猛然轉過身來,問了楊阜一個甚為古怪的問題:“羲山,你說朕的腿,明日還能踏入今日這一模一樣的水麵嗎?”

    楊阜微微一愣,劉協這番話看似簡單,卻破含最樸素的事物發展哲學道理。不錯,明天劉協仍舊可以帶著這幾匹馬,坐在今日這個固定不變的位置。但水流無形,誰又能說得準,明日他一腳踏下去,還是今日之水?

    再加上楊阜從來不認為這位少年天子是喜愛那種談玄弄虛的皇帝,故而,一時間辯才極佳的他,竟不知該如何回答劉協這個問題。

    於是,劉協臉上那憂慮的神色便更憂傷了。當然,這根本與楊阜回答不出這個哲學問題有關。而是因為劉協忽然發覺自己好像辦了一件天大的錯事,而事件的源頭,就出在與這樣楊阜一同入長安的那位薑冏。

    薑冏這個人,在任何所有三國資料中都沒有留下幾筆字墨。但他未同曆史煙塵中無數湮滅的英才一樣消逝的原因,卻是因為他生了一個很牛很牛的兒子。

    他的兒子,名叫薑維。

    對,就是未來蜀國大將軍,繼承諸葛亮遺誌北伐、與曹魏名將鄧艾、陳泰、郭淮等多次打得不可開交的那位。

    曆史上薑維生於公元二零二年,也就是八年後。可現在,劉協發現自己卻稀裏糊塗地已經將人家的老爹給弄到了長安。

    如此一來,這位薑冏同誌是否還能順利找到薑維的老媽?就算自己苦心積慮替薑冏尋訪到了薑維的老媽,又強硬地許婚給薑冏。同時,薑冏和薑維老媽也掐準了時間在二零二年折騰出一男孩,可那男孩到底還是不是曆史上那個薑維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