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新天子

第340章 白馬義從(1/3)

    在浩瀚的三國征戰史中,除了隨煙雲一同消逝的名將之外,還有一些令人驚歎的部隊。他們以著獨特的裝束、戰法、榮譽以及或悲或雄的結局,給後人以無限的遐想。

    高順的陷陣營,曹操的虎豹騎,馬超的西涼鐵騎,麴義的先登死士以及劉備的白耳兵,都曾經在戰場上趟過累累白骨,鑄就出他們的赫赫威名。甚至,當這些部曲到達一定極致時,往往都會出現大軍未至敵先遁的效果。

    而在幽州公孫瓚帳下,白馬義從毫無疑問便屬於這樣一支令人聞風喪膽的部隊。

    最初,公孫瓚為對抗匈奴,吸收了匈奴善騎射的特點,徽征幽州健兒組成了一支善奔襲的輕騎。又因公孫瓚酷喜白馬之故,便令麾下這支精銳盡騎白馬、著白袍。

    自此,白馬義從迎來的它的輝煌,公孫瓚依靠這支部隊威震塞外,令匈奴這樣的驍勇善戰的輕騎“世家”都要聞風而逃。

    史料中記載中,匈奴是何等懼怕瓚的白馬義從:“瓚每與虜戰,常乘白馬,追不虛發,數獲戎捷,虜相告雲:‘當避白馬’。”由此可見,白馬義從無愧於三國時期第一輕騎的美喻。

    然而,輝煌過後就是墜落……界橋一戰中,公孫瓚的白馬義從碰到了它的克星——麴義的八百先登。那一役,雖然有著公孫瓚輕敵的緣故,但白馬義從注定會墜落在麴義手中。因為,那一戰,是典型的用弓弩擊破騎兵的戰例。

    似乎如此看來,白馬義從並不如何驍勇善戰。但實際上,正是他們用殷紅的鮮血,開啟了三國時代兵法戰術的先河。

    當然,此刻的鮮於銀並不在意白馬義從這曲折的曆史,他隻知道,三千白馬義從自界橋一敗後,隻剩下五百左右的精銳在易京蟄伏,枕戈待旦思忖著報仇雪恨的一日。同時,鮮於銀更知道,這支部隊乃公孫瓚的禁衛,每逢接戰接高呼‘義之所至,生死相隨!蒼天可鑒,白馬為證!’這十六字,可見對公孫瓚的忠心。

    由此,鮮於銀這支騎兵,好死不死便成了白馬義從重新搏回威名、又向公孫瓚表達忠心的目標。

    更不要說,鮮於銀深深知道,這支白馬義從領頭的那白袍小將,有著萬人不敵之勇。自己在他的手下,斷然走不過一合!於是,激憤驚恐的鮮於銀看了一眼同樣無計可施的洛霖,終於明白了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的老話,猛然一咬牙對著部曲高吼道:“兒郎們,隨我來!”

    鮮於銀的騎兵頓時又如脫兔一般驚動起來,但他們進攻的方向並不是那五百名白袍白馬的部隊,而是易京城中前方那足足匯聚而來有三千人之多的幽燕精騎——他們敢於向自己人數三倍的對手發起衝鋒,但明智地選擇了不與隻有他們一半人數的白馬義從對抗。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