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新天子

第334章 被遺忘的漢室使臣(1/3)

    就在長安太史慈不得不窩心準備啟程入豫州時,幽州易縣這裏,風雲也漸漸湧動起來。

    當辰時梆子敲響時,張種準時邁出了家門。他頭上戴著一頂鬥笠,身上穿的藏青色、有些褪色但洗得卻很幹淨的長衫,腰間掛一個布包,裏麵裝的是筆墨紙硯。張種仔細地檢查了一下裝備,然後將門鎖好,推開院門走出去。

    “張使君,您這麽早就要出去啊?”張種對門的鄰居看到他出來,打了一個招呼。

    “是啊,非常時期嘛。”

    張種臉上雖然也微笑著回答,但心底卻已然猛地升騰起了一絲怨恨。他恨那個已經故去的司徒王允,要不是王允,他也不會落得今日的局麵。

    董卓之亂平息後,張種被朝廷派來撫慰關東。在長安那個地方,那個時期,張種本來認為自己也可以舍生取義、留取美名照汗青的。但回想起當初朝廷派韓融、胡母班、陰修等人撫慰關東的慘事,他來是的雄心壯誌,便在一路上的長途跋涉下漸漸被磨滅了下去。

    本來司徒王允的意思,是讓他先來河北袁紹這裏。但鬼使神差之下,張種還是聽從了陛下的命令,趕來了幽州。畢竟,來幽州他還給公孫瓚帶來升任都護將軍、易侯的好消息,而入冀州,單憑空口白牙就想讓袁紹歸順朝廷……

    ‘嗬嗬。’張種苦笑了一聲,他不認為自己是那種無懼生死、壯烈殉節的士大夫。但想不到來到幽州之後,自己的小命雖然保住了,但卻回不到長安了。

    西京朝廷今非昔比,誰都希望與朝廷搭上關係,以使得自己的統治更名正言順一些。公孫瓚不是傻子,他看出這點後,便將張種強留了下來,當做自己仍舊是漢室臣子的證據。就這樣,自己在幽州,一滯便是一年有餘。

    “您這身裝束,是打算出遠門嗎?”鄰居這時又問。

    “哦,今天有個集市,關太守派我去收購一批騾馬來以充軍用。”張種解釋說。鄰居一聽‘關太守’三字,登時臉色緊張,不再與張種寒暄便關上了門。

    張種再度苦笑了一聲,他自然知道這是因為什麽。如今關靖之名,在易縣可比閻羅,誰都不願沾染上半分。

    事情還得從界橋大戰說起。

    自界橋一戰,公孫瓚被袁紹手下大將麴義打得大敗虧輸後,便狼狽地退回到了這個易縣。而南麵青州戰場,情勢亦然不容樂觀,田楷欲與陶謙聯合南擊曹操,結果被曹操先北後南一計,打得落花流水。整個公孫瓚勢力,一下被分割成南北兩塊。

    再加上公孫瓚與當朝太傅劉虞不合,雖然公孫瓚驍勇,借劉虞有名無實的軟肋,擊敗了劉虞並仍舊將其立為傀儡掌管州中事務。然而劉虞在北方聲望甚大,烏桓、鮮卑等族對公孫瓚此舉已然不忿,劉虞部下亦然開始與袁紹相結連……這樣的局勢,令公孫瓚大有四麵楚歌之感。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