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劍盛唐

第五百四十九章 需要一個建議(1/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封建帝王考量臣子的首要條件就是一個字“忠”,這是根本利益。

    然後,才是其次。所以才會有《二臣傳》這樣的編寫出來。洪承疇何其悲涼!乾隆何其刻薄。對了,吳三桂不在《貳臣傳》內,而是被列入了《逆臣傳》。

    君王,真是一種可怕的生物。

    李誠的話,重重的機打在李世民的心頭。今天可以出賣太子和嶽父,明天呢?

    有一點李誠感到看詫異,因為曆史在這個維度稍稍扭曲了一下。紇幹承基居然出現在了齊州,很意外。曆史上紇幹承基沒有去齊州,隻是在李佑被滅後,因為私下有關係擔心被牽扯出來,主動去舉報了李承乾。

    紇幹承基是李承乾的貼身衛士,他舉報時重點是李承乾在齊州謀反後說的一句話。

    “東宮西牆,距大內正好二十步左右,謀劃大事,豈是齊王所能比的?”這是李承乾對紇幹承基說的話,李承乾也供認不諱,被記載史冊。

    李承乾在嘲笑李佑的時候,不知道有沒有想過自己對紇幹承基信口開河來著?

    此時此刻,李世民記住了李誠的話,並深以為然。這就是帝王的本性,或者說是人性。紇幹承基想封爵是不可能了,免除一死做個普通人。賀蘭楚仕途基本斷了,夾著尾巴做人還好點,稍微跳一點,有的是人去收拾他。

    話說到這個地步,其他的再說就過了。李誠平靜的看著李世民在低頭沉吟。

    “回吧!”李世民意興闌珊的丟下一句話,轉身回了。沒有看見李誠嘴角的冷笑。

    所有人都很想知道,李誠跟李世民都聊了些啥。可惜,沒人敢開口去問。大家唯一知道的是,李誠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到底有多高。那麽,太子的繼任者,李誠的話就很有分量了。

    聯係之前李誠對待楊師道的態度,李誠的態度呼之欲出了。

    那麽,皇帝是怎麽看李誠的態度的呢?李世民看李誠的態度其實很簡單,沒態度。李誠在太子的問題上,一言不發,怎麽可能有態度?也就是說,皇帝的態度,就是李誠的態度。

    這也恰恰是李誠刻意營造的一個假象,李誠就是要讓皇帝覺得,自己是無心插手太子之位的爭端。理由很簡單,皇帝春秋鼎盛,現在考慮這個問題不合適。就算必須要有個太子,那也是皇帝說了算的。別人還是別多話的好,這就是李世民看到的李誠的態度。

    接下來的議事過程,李誠再次一言不發,就當自己不存在一般。最近發生的事情,李誠自然不可能不知道,就在前天,李佑被賜死在內侍省。之前的燕家兄弟,李績在齊州就宰了。對外稱平息民憤。

    還有四十餘從者,李佑被賜死後,也都砍了腦袋。

    前麵一個兒子李佑剛死,後麵就查到太子謀反,對於李世民這個爹來說,心中的滋味可想而知。這個時候,李誠根本就不會開口表現自己,表現的越多,距離皇帝厭惡的時候越近。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