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劍盛唐

第三百一十五章(2/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劉仁軌這才沒話說了,心裏還是不服氣,找個借口告辭,轉身摸到崔成的辦事房來。兩邊就隔著一個院子,劉仁軌過來也沒個人攔他,找到崔成開口就問。

    “崔明府,登州鹽貨為何滯銷?身為知州,為何不想法子解決鹽貨滯銷的問題?”這兩個問題咄咄逼人,崔成聽了很是不悅,好歹一個五品官,能沒點脾氣?

    “劉長史,登州地方的事物,水師如此關心合適麽?”崔成很不客氣的反問,劉仁軌道:“水師開銷為登州地方稅收結餘,在下身為水師長史,如何關心不得。”這倒也說的通,崔明府不想跟他鬧翻,免得李誠難做,耐著性子解釋道:“劉長史,此事說起來簡單。鹽山出現了新的鹽貨,以海水曬鹽為主,成本低,品質好,價格也低。商家自然首選鹽山的鹽貨。登州

    煮鹽品質較差,自然就滯銷了。”“那就想法子學鹽山曬鹽就是了,總要給灶戶一個生路吧?”劉仁軌就是這麽執著,崔成聽了一臉的苦笑道:“劉長史,鹽貨買賣,朝廷都管不了,你讓我一個登州知州,去河北道管讓人家鹽商要曬鹽的法子

    ?”

    劉仁軌目瞪口呆,他是寒門出身,自然知道鹽的事情在如今的情況。朝廷對食鹽的控製力很小,別的地方不說,就算是關中的鹽池,朝廷也沒掌握多少,更不要說太行山以東了。

    士族的勢力強大,鹽池多數掌握在私人的手裏,朝廷難有作為。崔成又來一句:“實話告訴你,鹽山的長蘆鹽場,如果不是幽州總管程知節買賬,未必能行銷代北。很多事情,不是想當然的。登州的灶戶煮鹽為生,便是在之前,真正落在灶戶手裏的好處,又能有多少呢

    ?”

    寒門出身的劉仁軌很清楚,崔成說的是實話,實話就是這麽傷人。你不是要造福一方麽?那麽,你上吧,去掀翻那些士族啊。

    劉仁軌自然是沒那個能力的,二話不說站起告辭,轉身就走。當晚崔成來找李誠,一起喝酒聊天,說起劉仁軌的時候,李誠隻是淡淡的笑了笑,絲毫沒有接腔的意思。崔晨走後,鄭潔扶著李誠躺下休息時,問了一句:“劉正則之事,郎君為何不言?”李誠笑了笑道:“

    他的事情,可能是我做錯了。”

    錯在何處,李誠不說,鄭潔也不敢問。李誠的真是想法是,也許應該讓劉仁軌在原來的曆史軌道上,棒殺折衝都尉,進入李世民的視線。先從鹹陽縣丞幹起,慢慢的混到給事中。這段經曆對劉仁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即便是李世民明君在世,劉仁軌也很難有太大的作為,這就是現實的殘酷。一直到高宗年間,被李義府反複陷害,劉仁軌老而彌堅,等到了出頭的機會。最終位極

    人臣,壽終正寢。

    現在的劉仁軌,沒有經曆各種起伏和波折,似乎有點拔苗助長的意思。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