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閣雲階

第2274章 相約見麵(1/3)

    張鵬飛捏了捏額頭,一時之間也沒有更好的辦法,也隻能走一步看一步了。這時候,手機有短信進來,是好久也沒有聯係的西北金翔總經理冷雁寒發來的,竟然是一首詞:

    夢中了了醉中醒。隻淵明。是前生。走遍人間,依舊卻躬耕。昨夜東坡春雨足,烏鵲喜,報新晴。

    雪堂西畔暗泉鳴。北山傾,小溪橫。南望亭丘,孤秀聳曾城。都是斜川當日境,吾老矣,寄餘齡。

    望著這首蘇軾的《江城子》,張鵬飛一時間呆住了,難道這個隻見過兩麵的女人,她明白自己此刻的心情?

    這首詞不是蘇軾的代表作,一般讀過的人也很少,但是其中卻深含了對人生和官場的思考。這是蘇軾因“黨爭”被貶後所作,把他自己同陶淵明做了比較。他當時生計困難,在朋友的幫助下在黃州東門外東城故營上開荒種地,也從此有了“東坡居士”的自號。這次被貶,是北宋中期一場著名黨爭的惡果,更是蘇軾入仕以來所遭遇到空前嚴重的打擊,幾乎被置之死地。被貶後他冷靜思索和探討了很多問題,政治態度和人生態度都發生了一些變化,在智慧上更進一步。

    因為在雪堂之中體驗了生活平淡的樂趣,他不禁想到了陶淵明的歸隱生活,從中受到啟發,他們的人生無論是醉還是夢其實都是清醒的,走遍人間,依舊躬耕,充滿了辛酸的情感。不過,陶淵明因不滿現實而歸田,蘇軾卻以罪人的身份被貶,但是他們都將以曠達的態度對待險惡環境和困難。

    陶淵明四十一歲棄官歸隱,後來則未再出仕任官;蘇軾時年四十七歲,躬耕東坡,想到淵明曾經景況,不禁感慨自己是否終究也像淵明一樣就此了度餘生。當時蘇軾東山再起的機會渺茫,因而有遲暮之感。隨後,他又表達了豁達的態度,從個人痛苦中超拔出來,隨遇而安,這闋詞也從側麵反映出來他與險惡環境周旋的方式:放下身段,躬耕東坡、自食其力,效仿淵明淡泊忘憂的風節,在貶謫困境下怡然自得、遊刃有餘,令政敵們對他無可奈何。

    詞的最後一句說道:“吾老矣,寄餘齡。”表達了沉重的悲歎,說明蘇軾不是自我麻木,盲目觀樂,而是對政局存在深深的憂慮,是“夢中了了”者。蘇軾有時難免有衰遲之感,但也留心時局的變化,注意保存自己的實力。不久後宋神宗去世,由哲宗即位,他又起複,積極從政,算是度過了難關……

    冷雁寒此時把這闋詞發給張鵬飛,是因為張鵬飛在前不久也同樣遇到了困難,他在會上被伊力巴巴羞辱,又被吾艾肖貝步步緊逼,這種狀況和當年的蘇軾很相近。然而,不久之後,張鵬飛就從困境中走出來,同時打倒了政敵。

    冷雁寒此時發來短信,有鼓勵的意思,更有提醒之意。也或許是在警告張鵬飛,雖然現在勝利了,但是還要以平常的心態麵對現實,今後或許還有更多的困難。但無論有什麽樣的困難,隻要保持好心態,就一定會得到最終的勝利……

    張鵬飛突然覺得這是一個很懂自己的女人,同時這也是一個很有才情的女人。要不是對這首詞的了解,對曆史的了解,她就不會發來這首詞。此時此刻,張鵬飛讀著這首詞,真是感慨萬千,心裏想到了很多事,竟然有一種碰到知音的感覺。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