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支星際艦隊

第260章 新的生活(3/4)

    “沒問題,陛下!”

    管家鮑溫點頭道,略微運轉腦中的光量子芯片,就發現這個任務難度不大,帶動力係統的1.6萬立方米的農業飛船,大概就是100米長0米寬10米高而已,重量不會超過000噸,他腦中已經有了上百套的設計方案。

    ……

    農業體係視察完畢。

    裏維也去視察了一番電力係統。

    即參觀太空城市最外圍邊緣的、如同圓形花瓣的“發電工廠”。

    目前這樣的發電工廠已經建成了1個,平均每個提供50萬K的發電功率,合計就是600萬K。

    這麽巨大的發電量,當前不僅完全夠用,甚至有些冗餘,不得不采用開啟軸心離子發動機的方式,消耗掉多餘的電力,同時抵消巨型太陽能發電板在發電過程中,光壓作用下產生的反向推力。

    其實這個推力並不是特別大,但如果沒有一個力進行抵消的話,未來整個的太空城市,會緩緩加速到1/s的程度,有被推向恒星係外圍的可能。

    故而在太空城市那根核心軸的末端,始終開啟著那台離子發動機。

    當然在必要情況下,軸心離子發動機可以將發動機功率加大幾十倍、上百倍,再加上設置在各處的輔助發動機,整座太空城市,可以被加速,可以脫離藍水星運行軌道,用三五年的時間,前往火星或者其他行星,開發恒星係內其他星球的資源……靈活性非常之高。

    所以這座太空城市,也相當於一個星際空間的“資源開發係統”,帶來了巨大的便利。

    此外。

    在電力係統方麵,太空城市的4個定居帶(或環道)的透明防護罩表麵,為了降低光照的強度,也塗抹了一層發電材料,對陽光具有0%左右的吸收作用,轉化為電能,這也能發出超過數百萬千瓦的電能,整座太空城市的發電總功率,在1000萬千瓦以上。

    幾乎比的上一座型的核聚變反應堆。

    能源問題,反倒成了最不需要擔心和考慮的問題。

    即便是有要用到核聚變反應堆的地方,也就大型的工業飛船要用,或者未來的星際戰艦要用。

    但是那至少得好幾年之後了。

    畢竟目前裏維十分需要的初級工業飛船,還躺在那座簡陋的太空船塢之中,建造進度隻有.5%,起碼0個月後才能完工。

    腦袋裏默默的盤算了一番。

    裏維喃喃自語道:

    “太空城市的建造、裝修和完善,至少還要三年……”

    “移民的征集、篩選以及後續高素質人才的培養,也需要大把的時間和精力。”

    “初級工業飛船估計三年後才能提供一部分的初級工業產品。”

    “還有太空船塢也是一個相當於半座太空城市的巨型工程,也需要大量的時間去完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