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晚清天軍

第721章 布局海外(下)(3/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

    在這樣的耳濡目染的環境之下,就算是有些在國內對清廷還有一些忠心的年輕學生,出國之後都用不了多久就改弦易轍,成為堅定的反清力量。而這也更符合華東政府的需要。這也是留在國內的學生無法相比的,中國國內的學生,還正有相當一部份正在苦讀四書五經,準備參加科考。

    其實淸廷外派留學生到是很早就開始了,在1872年到1875年間,由容閎倡議,在曾國藩、李鴻章的支持下,清廷先後派出4批共120名學生赴美國留學。這批學生出洋時的平均年齡隻有12歲,因此也稱為留美幼童。盡管這一次留美是虎頭蛇尾,大多數人都沒來得及完成自己的學業,但其中不乏中國近代曆史上的知名人物,如詹天佑、蔡紹基、唐紹儀、梁敦彥、蔡廷幹等。

    而後來盡管淸廷再沒有官方再組織集體出國留學的行動,但公派出國留學卻從未中斷過,隻是多以地方民間或是學堂的名議進行,如1877年福建船政學堂就陸續派學生赴英留學,學習海軍知識,而這批學生就是後來北洋水師的骨幹;後來盛宣懷創辦北洋大學堂,也陸續送學生赴美留學。而民間也有一部份自費出國留學的學生,另外還有一些教會在中國創辦的學校,也組織過一些學生出國留學。

    甲午戰爭是中國留學史上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分水嶺,在甲午戰爭之前,中國出國留學的總體人數並不多,而且多以公派居多,自費較少,留學的目的地則以美英等歐美國家為主;而在甲午戰爭之後,出國留學的人數陡然大增,而且自費留學的人數比例在急漲,留學的國家卻是以日本居多。

    這主要是因為清廷在甲午戰爭中的慘敗警醒了不少中國人,認識到隻靠洋務運動這種修修補補式的改變己經不能拯校中國,因此隻能到在國外去尋找救國之路,並且全方位的向外國學習。而日本以一個茸爾小國,通過明治維新之後,卻一舉戰勝清廷這個老大帝國,這也讓不少中國人對日本刮目相看,而且中日兩國一衣帶水,文化相近,因此當時普遍認為日本的自強之路更是值得中國借鑒。

    在戊戌年間,康有為上書勸光緒變法革新,所舉的例子也是校仿日本明治天皇,加上赴日本留學的費用也要遠比赴歐美留學便易,於是大量的中國學生都選擇自費去日本留學,包括相當一部份在日本學習軍事,於是在一時間赴日留學的人數也急聚增加起來。

    如果您覺得《穿越之晚清天軍》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58/58713/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閱讀記錄(免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