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晚清天軍

第78章 軍事發燒友(上)(2/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

    眾人仔細看著兩張軍艦的圖片對比,果然十分相似。

    黃哲接著又道:“在防護方麵,俾斯麥伯爵號裝甲巡洋艦釆用的是鐵甲堡穹甲的防禦結構,水線裝甲帶是用克努伯公司最新生產的表麵硬化處理的滲碳裝甲,厚200毫米,同時在水線附近的位置,還敷設了通常用在防護巡洋艦上的穹甲,厚50毫米,穹甲底端伸入水線以下,而頂部高出水麵數英尺,實際是將俾斯麥伯爵號裝甲巡洋艦的防禦體係設計成了裝甲巡洋艦和防護巡洋艦的綜合體,可以將該艦看作一艘擁有水線裝甲帶的防護巡洋艦,或者說去掉水線裝甲就是一艘防護巡洋艦,也體現了德國的軍艦設計特點,首先是將生存力放在第一位。因為徳國的海軍思想是,確保軍艦不被擊沉,修複一艘軍艦的時間、資金要遠比重建一艘低得多。”

    “俾斯麥伯爵號裝甲巡洋艦的尺度大大超過了以往德國建造的巡洋艦,在武備和防護方麵都有了很大的飛躍,自然不可避免遭遇技術瓶頸,因此該艦工期長達整整4年,由於建造的周期太長,而這個時代軍艦技術發展很快,再加上這個時候徳國才開始發展海軍,造艦的經驗和理念都不足,因此該艦服役的時候就己經落伍了。”

    “在同時期,日本在英國訂購的9700噸的淺間級裝甲巡洋艦,是這個時代最典型的裝甲巡洋艦,裝備4門203毫米主炮和14門152毫米副炮,航速21.5節。這兩型軍艦相比,俾斯麥伯爵號在主炮、主裝甲帶都要強過淺間級,但和這個時代的戰列艦主炮一般為305毫米,主裝甲帶最低限巴在230亳米以上,仍然顯得不足,而迅速又比淺間級慢近了三節多,比戰列艦又快不了多少,這個時代的戰列艦航速通常是17-18節。也就是說,如果俾斯麥伯爵號作為巡洋艦,去執行破襲和偵察任務,它的速度顯得太慢;如果作為戰列艦進行主力艦隊作戰,它的火力、裝甲又略顯單薄,結果陷入了一種不上不下的尷尬境地,造成這樣的原因還是由於德國設計軍艦的經驗不足,在建造俾斯麥伯爵號之前,並沒有搞明白裝甲巡洋艦的核心概念,對俾斯麥伯爵號的定位也比較模糊。因此這一型艦隻建造了一艘,但為後來的裝甲巡洋艦積累了經驗。”

    聽黃哲說完之後,其他人也不禁對他有些刮目相看了,看來這小子確實有不少料,作為一名軍事愛好者,不僅知道俾斯麥伯爵號裝甲巡洋艦的詳細參數,而且可以將它的優劣和設計理念分柝得這麽清楚,確實是不容易。

    黃哲喝了幾口水,道:“下麵再說徳國艦隊的幾艘戰列艦,勃蘭登堡號、伍爾斯號、大選帝候號,它們都屬於是勃蘭登堡級戰列艦。”

    說著他又打開了幾張軍艦的圖片,道:“勃蘭登堡級戰列艦全長115.7米,寬19.5米,吃水7.8米,標準排水量10173噸;航速16節,續航力4500海裏,武器配備為3座280毫米口徑雙聯裝主炮,6門105毫米口徑單裝炮,8門88毫米單裝炮,12座37毫米機關炮,6具450毫米水上魚雷發射管;裝甲帶水線處400毫米,甲板60毫米,司令塔300毫米;艦員568人(旗艦有司令部要員63人)。該型艦是德國建造的第一型萬噸級的戰列艦,也是公認德國的第一型前無畏艦,共計建造了四艘,首艦勃蘭登堡號在1893年11月19日服役,其他三艘除了這次來華的大選帝侯號、伍爾斯號之外,還有一艘是威森堡號,這三艘艦都是在1894年完工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閱讀記錄(免注冊)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