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晚清天軍

第30章 出兵(三)(2/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日軍於1895年5月29日,登陸澳底(今台北縣貢寮鄉境內)開始,前後遭遇到在隆恩埔、分水侖、八卦山、鬥六、八掌溪、台南、步月樓等地的層層抵抗,最後日本分兵於10月26日在台南登陸,南北夾擊,一直11月26日正午,日軍全力攻擊位於火燒莊(今屏東縣長治鄉長興村)的六堆客家軍大本營。日軍以較為優勢的武器及火力擊退六堆客家軍,並放火燒毀鄰近各聚落,至傍晚返回阿猴街,為乙未戰爭最後一場戰役。才算是基本平息台灣義勇軍的低抗,基本控製台灣的局麵。但一直到現在,台灣原居民依舊抵抗不斷。

    在這前後近半年的時間裏,日本一共出動了近衛師團與第二師團這兩大師團,合計約3萬7千餘人,馬匹7千餘頭,軍夫與後勤預備部隊近十萬餘人,共計陣亡一萬四千餘人,傷者多達二萬六千餘人,其中包括領軍的近衛師團長、陸軍中將,皇族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及第二旅團長山根信成少將。無論是傷亡數量,還是陣亡的大將,都要遠遠超過甲午戰爭。(注1)

    參加乙末戰爭的時候,大津佑樹大佐還是中尉軍銜。原來以為在朝鮮戰場、中國戰場上輕鬆的戰勝數萬正規清軍,並且殲滅了強大的北洋艦隊,要掃平台灣島上的小小土著,那還不是手到擒來,征台戰役,不過是一次輕鬆的軍事散步而己。

    但到了台灣之後,大津佑樹才知道自己錯得十分厲害,在日軍進軍的路途中,有大量的密集叢林和縱橫交錯的河流溝渠,而不知什麽時候,就會忽然從裏麵衝出數量不等的農民,他們的服裝顏色雜亂,也沒有任的戰鬥隊形,手中拿的武器也是五花八門,即有新式的拉栓步槍,也有老式的燧發槍,還有自製的鳥銃,甚致還有土製的大刀、長矛,以及各種奇形怪狀的農具。有時是放幾聲冷槍,或者是用原始的弓箭,還有梭標或投槍,然後就殺聲震開的撲了上來。

    而盡管在日軍如雨的槍彈下,年輕的農民成片的倒下,但卻無休無止,一次又一次,日軍幾乎每行幾步,就要被迫展開戰鬥隊形,進行抵抗。

    這六個月的戰爭,給大津佑樹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像,一直到戰爭結束以後,大津佑樹仍然想不明白,因為在這場戰場開始之前,清政府己經完全放棄了台灣,同時嚴令各地的督撫大臣,禁止以任何形式支援台灣軍民的戰鬥,因此在沒有中央政府的支持,台灣原居民的抵抗,根本就是一場注定不可能取勝的戰鬥,但為什麽中國的老百姓還是如此的前仆後繼,概然赴死呢?而中國的軍隊,官員、政府卻又為什麽如此不一堪一擊呢?如果參加甲午戰爭的淸**隊都如此拚命,那麽日本還能取勝嗎?

    大津佑樹和一般的日本軍人不同,他出身於世閥家庭,受過較為良好的教育,從軍之後,又作為年輕軍官赴徳國留學三年,一直到甲午戰爭開始之前才被日本招回國內,由於文化層次較高,又接觸過西方文化,令大津佑樹的眼界大為開闊,並且俱有一定的國際視野,比起一般的腦袋一跟筋,隻知道大叫“為天皇盡忠”的日本軍人來說,大津佑樹的思維見解自然要開明得多。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