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小白沈雲姬

20、牛氣(1/4)

    五峰山,顧名思義,就是有五個山峰的大山,當地老百姓叫它“五個包”。位於鬆山市北邊五十公裏的大巴山腹心地帶,叢山峻嶺之中,五個圓形的山包呈梅花狀均勻分布,他們的正東方向直線距離八公裏處,聳立著一座海拔兩千五百米高的山峰,名叫野豬尖。站在野豬尖尖頂往下看,五峰山象五個碩大豐滿的乳峰,挺立在天地之間,中間一個較大,老百姓稱之為大奶山,底部方圓三公裏,相對高差三百米,地質學家稱之為典型的饅頭山,山頂方圓一公裏左右,其餘四個山頭,分別稱為東奶山、西奶山、南奶山和北奶山,體積比大奶山要小,底部周長大約在兩公裏左右,頂部則在**百米不等,分東西南北四個方向散落在四周,峰峰呼應,相映成趣。五峰山山區植被豐富,風景秀麗。

    五峰山以東通過一段蜿蜒近十公裏叫仙鶴壩的狹長穀地與野豬尖山腳相連。

    野豬尖拔地而起,它麵對五峰山的一邊是陡峭的懸崖,其餘三麵是較為平緩的山坡,山坡在海拔五百米以下,長滿野生核桃、板栗、香椿、馬尾鬆、青杠樹、狐狸樹等高大的喬木;大概在五百米至一千米之內是密密麻麻的灌木叢,夾雜矮小的喬木,如紫荊樹、秀珍紅楓等等,一到金秋十月漫山遍野紅成一片;千米以上直到山頂,一年四季雲霧繚繞,長滿密不透風的箭竹,是野豬生活的樂園,因而此山得名野豬尖。當年紅軍在鬆山與白軍苦鬥期間,避雨遮陽所戴的鬥笠,其竹製骨架和中間禳填的寮葉,全部取材於此。

    兩年前,在溫晨軍的倡導下,通過招商引資,東部沿海富商劉東明懷揣上億資金,尋求發展之道,最終看上了這塊寶地,在溫晨軍和鬆山市政府的協調支持下,將五峰山及其外圍十公裏、沿仙鶴壩穀地、野豬尖山腳向外延伸五公裏的大片山地山林山穀租用五十年,構建五峰山肉牛奶牛野豬養殖基地。通過兩年來的努力,基地的總體輪廓已經顯現出來:以五峰山的“大奶山”為原點,在東奶山、北奶山和大奶山之間的三角地帶建成了基地行政指揮中心、北奶山、西奶山和大奶山之間,西奶山、南奶山和大奶山之間,南奶山、東奶山和大奶山之間的三塊三角地帶,分布置成牛奶製品、牛肉加工、野豬肉加工三條生產線。五峰山外圍是奶牛飼養放養場,仙鶴壩為天然肉牛放養場,而野豬尖山坡全部以及山腳向外延伸五公裏範圍內,用鋼筋織成鐵網圈定,作為野豬放養場地。

    溫晨軍和秘書小田、劉明遠和秘書小吳、畜牧局局長鄭牧豐,在劉東民和總工程師古文明的陪同下,徒步從基地行政指揮中心出發,經五峰山外圍的奶牛飼養放養場,沿仙鶴壩穀地陰坡,徑直到了野豬尖山頂上。

    他們在山頂停留下來,劉東明吩咐隨行的民工揀來一些幹枯的箭竹枝葉,在一塊大石板上生起火,去三百米遠的北坡滴水洞接回一壺山泉水,放在用三塊石頭支撐的簡易灶上,一本正經地燒起開水來。劉東明從民工背來的竹背簍裏麵的食品包裏取出麵包、燒臘、鹵雞、桂圓八寶粥,給每人頒發一聽鬆山啤酒,安頓大家共進午餐。

    溫暖的陽光照耀在野豬尖上,徐徐的清風吹來,箭竹林發出悉悉索索的聲響,頭頂上白雲飄繞,藍天如碧。溫晨軍喝了一口用剛剛煮沸的山泉水泡開的、劉東明帶上山來的雲霧山富硒雀舌茶,頓時覺得神清氣爽、心曠神怡,靈感觸動。劉明遠看見溫晨軍望著五峰山出神,已經完全明白此時此地溫晨軍的欲望,他連忙說:“溫市長肯定有好詩了,念出來讓我們大家欣賞欣賞。”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