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三字經新編

024: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

或飲食,或坐走。 長者先,幼者後。 簡單釋義: 不管是宴會就餐,還是就坐出門,都應該禮讓長輩優先,小輩緊隨其後。 近義經典: 待客如親,敬事如神。 著名榜樣: 齊國宰相晏子聘請了一位車夫,一次晏子坐車外出,車夫的妻子就從門縫裏偷偷地觀察她的丈夫。 車夫替宰相駕車,頭上遮著大傘,揮動著鞭子趕著四匹馬,神氣十足,洋洋得意。 不久之後,車夫回到家裏,妻子要跟他離婚,車夫問她為什麽? 妻子說:“晏子身高不過六尺,卻做了齊的宰相,名聲在各國顯揚。我看他外出時,非常穩重深沉,常有那種甘居人下的態度。 你亦頗有才華,身高八尺,相貌不凡。現在才不過做人家的車夫而已,看你的神態,卻自以為挺滿足,因此我要求和你離婚。” 從此以後,車夫就謙虛恭謹起來。 晏子發現了他的變化,感到很奇怪,問他緣由,車夫如實相告。 晏子見他已經是個可用之才,就推薦他做了大夫。 覆轍之鑒: 從前有個土財主,名叫李二狗,李二狗為人粗俗,家裏很沒規矩。 有一次,他的嶽父來家中做客,在院內玩耍的孩子們見外公來了,亂哄哄的圍了上來,他們爭先恐後的搶著進屋,結果擠到了外公,把老人家弄的灰頭土臉的。 家裏做好了宴席,還沒等嶽父大人入席,這群孩子又呼呼啦啦的都上了桌,用手抓的用手抓,往嘴裏塞的往嘴裏塞,把菜肴弄的汙穢不堪。 等到大人入席時,桌麵上已經是一片狼藉,隻剩下了少許殘羹剩菜。氣的老人家一甩袖子,直接回了家。 臨走時丟下一句話:“悔不當初貪富貴,親手將女兒推進了牲口棚。” 致家長: 中華民族原本號稱禮儀之邦,我們常常以“禮儀之邦”自詡,如今,我們哪還有禮儀在?連野蠻的西方人都比我們彬彬有禮了。 我們又常常將一些傳統文化視為糟粕,傳統如果真的全都那麽糟,何以輝煌五千年? 繁冗龐雜的禮儀不可取,簡潔精粹的禮儀還是應該繼承的。 禮讓長者,禮讓客人,這是放諸四海而皆準的,西方禮儀也同樣遵守這個基本原則,哪裏腐朽了?哪裏又落後了? 凡事不能走極端! 比如詩詞好的,隻要詩詞,除了詩詞,什麽數學、物理、化學一概都不要,那就是走極端,就是不好的。 數學好的,物理化學也是好的,隻要數理化,不要語文,不要詩詞歌賦,那樣又走到了另外有個極端,肯定也不行。 我們要突破非黑既白的簡單思維,這個世界的顏色絕對不止黑白兩種顏色,也絕對不止赤橙黃綠青藍紫這七種顏色,人眼可分辨的顏色有幾百萬種,這才是一個真是的世界。 一個人,也分很多個層麵好維度。 不能因為某人吐一口痰就拖出去槍斃,或許他是一名剛剛勇闖火海的消防員,喉嚨裏的灰太多了。 也不能因為某人曾經做過一件好事,就絕對不許別人批評他的其他錯誤。 秦檜也曾是一個熱血沸騰的愛國青年,後麵的賣國行徑就不準批判了嗎? 革命初期的汪精衛也曾做過“慷慨歌燕市,從容做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的快意事,後來投靠日偽的“曲線救國”就不該批判了嗎? 顯然不行! 對於傳統文化不能粗魯的全盤否定,也不能一股腦的全盤認可,我們要遴選其中的精粹,繼承並發揚光大。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