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三字經新編

001:人之初,性如田.種桃李,果滿園.(1/3)

    人之初,性如田,

    種桃李,果滿園。

    怠荒惰,藤莽纏,

    荊棘密,致愚頑。

    簡單釋義:

    人在嬰兒時期,初生的秉性就像一片純淨的沃土。

    如果你種下瓜果李桃的種子,處處以身作則的樹立起一個好榜樣,熏陶出好的習慣和美德,將來它就會結出滿園飄香的果子。

    如果你懈怠了自身,疏於對它的打理,它就會沾染壞的習性,致使雜草叢生,荊棘密布,甚至會淪落到愚蠢頑劣,無法收拾的被動局麵。

    近義典故: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

    鳥隨龍鳳飛騰遠,人伴賢良品自高。

    著名榜樣:

    《王獻之練字沾盡十八口大缸裏的水》

    王獻之的父親王羲之是東晉著名的大書法家。他的母親是東晉初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和書法家郗鑒的女兒郗璿[xuán],郗璿也很擅長書法,享有“女中仙筆”之美譽。

    王獻之自幼受到父母的熏染,對書法很感興趣,他七八歲時就已經開始跟著父親學習書法了。

    有一次,王羲之看獻之正聚精會神地練習書法,便悄悄走到背後,突然伸手去抽王獻之手中的毛筆,獻之握筆很牢,沒被抽掉。王羲之誇讚他說:“此兒後當複有大名。”

    十來歲時,王獻之自認為字已經寫得不錯了。

    一天,他去問父親:“我的字再練三年就夠好了吧?”

    王羲之笑而不答。

    他的母親更是搖著頭說:“遠著呢!”

    王獻之又問:“那,那五年呢?”

    母親的頭仍舊搖著。

    王獻之急著追問:“那究竟多少年才能練好字呢?”

    又轉頭對王羲之問道:“父親,大家都說您的字寫得好,那有什麽秘訣?”

    王羲之看看兒子,心想:要想寫好書法,必須得有紮實精深的基本功才行。

    於是他走到窗前,指著院內的一排大缸說:“你呀,什麽時候寫完了那十八口大缸水,字才會像有骨架支撐一樣,才能站穩腿呢!”

    王獻之聽了心裏很不服氣,暗自下決心要顯點本領給父母看。

    於是他天天按父親的要求,先從基本筆畫練起,就這樣勤學苦練了五年。

    有一天,他捧著自己的得意之作給父親看。

    王羲之沒有作聲,翻閱後,見其中的“大”字架勢上緊下鬆,於是便提筆在下麵加了一點,成了個“太”字,然後就把字稿全部退還給了王獻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