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騎絕塵

第四十七章 簡單的喜歡(1/3)

    林明對於這次桃木音樂節做得歡樂盛大的考慮,絕不是臨時起意。

    其實早在這個月月初,桃木公司開公司的一個存亡會議的時候,林明就提出過兩點,幫助桃木躲開即將到來的唱片危機。

    其中第一點,就是希望桃木不要再執著於出唱片,鋪銷路。而是另辟蹊徑,發揚光大桃木音樂節,將它成為桃木公司自主的一個品牌,讓因MP3市場到來,唱片市場的低迷,不會影響到桃木的運轉。

    上一世桃木公司在遇到這個危機的時候,就是靠這個辦法躲開的。像他們這樣的小公司,其實很依賴唱片銷量賺錢,因為他們的銷量本來就不高,旗下的明星名氣也很低,很多小公司,甚至需要當中介來養活自己,根本沒辦法持續壯大。所以很多小公司一旦陷入唱片市場的危機,就會因為本就不佳的銷量幾乎沒有,從而直接垮台倒閉。而桃木本來也應該屬於這個範疇,但他們有一個音樂節支撐著,每年的音樂節做得越來越好,票賣得也不錯,就勉力維持了下去。

    後來趙斌他們見唱片市場已經完全死掉,幹脆就一頭紮在了音樂節裏。專心致誌做音樂節,最終才把桃木音樂節做到了一個亞洲最大音樂盛典的地位。

    正所謂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

    桃木本來是想做一家正規的音樂唱片公司,但唱片市場衰敗,本就是副業的音樂節,卻一下子異軍突起,成為拯救公司的一匹黑馬,這倒是令所有人沒有想到的,也算是這個音樂節給桃木三個股東的意外之喜。

    想象一下,到了後世首都桃木音樂節,到場人數24萬,門票120元預售,因為太過火爆而炒到300元一張是什麽概念?光門票費的收入,就達到了數千萬元,足以養活桃木公司。

    所以在林明看來,桃木公司現在雖然因為自己的加入,而的確脫離了原來曆史的軌跡,不再是靠做音樂節發家,有往正統唱片公司的趨勢走。

    可既然有成功的曆史軌跡,為何不繼續沿著這條道路走下去?兩邊都可以顧,雙管齊下,才能發展起來。

    因此林明關於對音樂節加大投入的提案,他是一定要做的。

    至於怎麽做,還得規劃一下。

    畢竟這次提案跟以前那幾百萬小打小鬧可不是一個概念,當時公司的流動資金其實也就那麽多,給自己玩光了,一個月的唱片銷量,也就回來了。可這次不僅要把前麵賺的所有錢全部投進去,還有可能倒貼一些資金。光請那些頂級大牌明星過來,費用就可能超過千萬。再加上場地費、人工費、其它各項雜七雜八的支出。做完這場音樂節,極有可能要耗費2000萬以上。這幾乎相當於現在整個公司一半的總值,一旦沒有回本,那桃木就真的一夜回到解放前了。

    這還不是在林明來到桃木之前的模樣,而是差不多回到了三個股東湊錢剛剛成立這家公司百廢待興的樣子。2000萬砸下去,水花都沒有濺一下的話,桃木基本算是垮在了那裏,員工工資,都有可能需要所有股東繼續拿錢出來填。

    哪怕因為林明的關係,未來或許還能慢慢賺回來,慢慢再走到今天這個規模。但這種元氣大傷,也不是舔舐一下傷口,就能很快愈合的。耗費大量時間金錢不說,四個股東的關係,可能也要出問題。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