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大唐之五子奪嫡

378 楊政道(1/2)

    作為亡國之君,他們的心思倒是不難猜,無非就是想要留下性命,保得富貴,李靖想者楊政道的條件恐怕是希望大唐給予他官爵封地,衣食無憂地度過餘生。

    不過楊政道卻與旁人著實不同,楊政道對李靖道:“楊某別無他求,隻願苟全性命,活著回到長安,於終南山下得一畝三分地,親耕農事,了此餘生。”

    楊政道的話說的很平淡,就如同和平常人聊天那般。

    李靖聽了楊政道的話,眼中閃過一絲詫色,他沒想到楊政道的要求竟這般簡單。

    李靖自詡閱人無數,他看著楊政道的眼睛,從他的眼中看不到半點權欲的味道,甚至連富貴之心都看不到,他看到的隻有淡然,在楊政道這個年紀不該有的淡然。

    一時間,李靖甚至找不到任何理由去拒絕楊政道,因為楊政道要的實在是不多,隻是他自己的性命,這與他將要付出的傳國玉璽來說實在是太微不足道了。

    李靖不解地問道:“你為何想去關中。”

    作為亡國之君,國都並非是一個好的所在,畢竟天子眼皮底下,說不得那天想了起來,便會要了他的性命,遠不如封於州郡來的快活自在。

    李靖本以為能從楊政道的口中聽到什麽值得叫他信服的理由,可楊政道給出的答案卻叫他有些啼笑皆非。

    楊政道對李靖道:“我是關中人,父輩、祖輩也都是生於關中,可我自己卻從未踏足關中半步,我想去看看。”

    李恪聽著楊政道的話,慢慢地他終於明白了過來。為何唐史之上,作為偽隋王的楊政道竟得善終,甚至就連的子孫被還一度在玄宗朝擔任朝中要職。

    若是楊政道自請放於外地,李世民興許還會擔心他有東山再起之心,可能在凝聚實力,可他卻自請躬耕於終南,就在李世民的眼皮子底下,李世民自然就會放心許多。

    楊政道之子楊崇禮官至戶部尚書、弘農郡公,其孫楊慎矜官至禦史中丞,父子二人一度掌管太府庫藏,位高權重。

    隋朝亡後,楊政道後人還能做到這一步,也算是了得了。

    李靖問道:“如此說來,隻要我等應下你的要求,你便會將玉璽交出了?”

    楊政道道:“隻要漢王與大帥點頭,玉璽即刻奉上。”

    看著一臉淡然的楊政道,李恪忽然想到了什麽,問道:“今夜你是自投羅網?”

    楊政道見李恪竟然猜到了自己的意圖,笑了笑道:“殿下說的是,頡利本要挾我一同北逃,但我已經逃地累了,已經倦了這種生活,我再也不想做哪怕一日的隋王,所以我便自己偷偷留了下來。”

    聽著楊政道的話,李靖知道,楊政道的話說的應當不假。

    頡利逃地快,若非楊政道一同逃離的話現在早就出了鐵山了,哪裏還會留在原地,被後續追擊的唐軍擒獲?

    其實之前李靖離京之前,李世民也曾與他提及楊政道。

    如今大唐已得天下十餘載,漸得人心,所謂的前隋早已被天下百姓所遺忘,現在,在天下人的眼中,大唐才是正朔,在這種情況之下,一個楊政道已經掀不起半點波浪。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