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大唐之五子奪嫡

0211 陌刀(1/2)

    �� �\李恪在蘇定方和劉仁軌的帶領下,來到了騎兵訓練場,李恪驚奇的發現這些士兵在馬上使用的兵器竟是長愬。

    即便李恪是軍事白癡也知道在騎兵戰中,輕騎兵最大的特性就是機動性。就像突厥的鐵騎,他們都是清一色輕騎兵,而他們手中使用的都是彎刀。在和大唐的騎兵相對抗的時候,他們騎兵的機動性會更高,而高效機動性中過長的兵器,像長矛和長愬等就失去了他本身的殺傷力。

    而短兵器就更適合了戰場劈殺。李恪立馬想到了馬刀,馬刀屬於寬背薄刃,刀身比較沉重,這樣有利於增大砍劈的力度,刀線條流暢,刀柄一般都略向刀刃方向彎曲,這樣帶弧度的刀柄更利於騎手掌控,不易脫手。

    馬刀能劈,能砍,能刺。如果大唐的騎兵也配備它,至少在戰場上的機動性不會差於突厥。

    李恪想到了馬刀,自然忘不掉大唐最著名的陌刀。

    陌刀,是大唐府兵對陣突厥鐵騎最重要的兵器!

    沒有什麽能比一把陌刀更能比擬一個理想的大唐軍人應該具備的姿態。

    刀身長直,英氣挺拔,即使略有弧度,也是剛正凜然,絕無彎刀的風削之感。刀麵寬平,雍容大度;刀鐔小而方正,幹練自信。刀尖或折或弧,沒有切先,自然一股威懾之氣,卻無肅殺之意。刀鞘或樸素或華麗,藏鋒於內,彬彬有禮,落落大方。

    《唐六典》卷十六即載:“刀之式有四:一曰儀刀、二曰障刀、三曰橫刀、四曰陌刀…。陌刀,長刀也,步兵所持,蓋古之斬馬,刀重十五斤,又名砍刀,長七尺,刃長三尺,柄長四尺,下用鐵鑽。馬步水路鹹可用。力士持之,以腰力旋斬擋者皆為齏粉……”

    陌刀能下砍馬腿,上削人頭,下砍馬腿,威懾力極大。陌刀成陣,刀鋒如林;如牆而進,人馬皆碎!

    據史料記載,陌刀在唐軍中的推廣,大約是在天寶初年,主要為步軍所用。唐代值陌刀長達一丈,從唐朝壁畫中可看見,佩戴唐陌刀的武士身上,陌刀雖僅以刀刃懸於腰間,但仍比同時佩戴的其他刀長出一截,加上刀柄其長度的確要有8、9尺,這也是為了抵禦騎兵衝擊力所必需的。

    另外唐陌刀為雙刃,中間背厚,刀尖鋒利,追擊或砍殺敵人時“白刃霜飛,紅血星流”,由於要抵禦騎兵的衝擊力,還要能“斬馬”,那麽對於刀的韌性要求就非常高,刀刃采用特級彈簧鋼,保證耐砍不變型,裝俱為中碳鋼,也就是采用了包鋼的鍛造技藝,因此唐陌刀的造價成本還是很高的。

    陌刀的鋼口特別好,重量大約50斤,舉刀可斬數人。寶刀配英雄,能將這麽重的刀玩的輕車熟路,在唐朝的軍隊中絕非等閑之輩。

    然而,固然手持此刀可使得步兵在對陣騎兵時威力大增,但它有一個致命的缺點——太難鍛造!

    陌刀刀身狹而長,這就對製刀的材質有極高的要求,過硬,容易折斷;過軟,則容易彎曲……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