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收藏大玩家

第124章,仿品與真品,一目了然(3/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沈瑜指著圖錄說道:“這上麵的盒子,應該就是這麽仿造的,非常接近剔彩盒子。”

    他又拿起自己的寶盒,“這隻就不同了,比剔彩盒子小了一半,如果仿造,怎麽會留下這麽大的破綻?”

    於老師問道:“小沈,你是想說,你買的寶盒不是清末仿品?”

    林老板說:“各大博物館,都沒有銅胎春壽寶盒,沒有標準器,很難界定。”

    沈瑜說:“這東西值得好好研究。剔彩盒子有標準器,銅胎掐絲琺琅的盒子則十分鮮見。

    銅胎掐絲琺琅的製作工藝複雜精細,往往比剔彩漆器更為費工耗時,所以產量一定稀少。

    另外---”

    他指著盒子說道:“這隻寶盒製作殊特之處,在於無論「春」字內的壽星,還是八個開光內的高仕人物,均以精鑄鍍金頭首,平底凸起與蓋麵,除有畫龍點睛之效外,更令整器益見光輝、倍添綺華。

    我手上這隻盒子保存不太好,鍍金有磨損,反而能夠清楚的看到其工藝步驟。

    乾隆時期的銅胎掐絲琺琅器,以人物圖案為主題紋飾的非常罕見。

    現在,同類的銅胎掐絲琺琅春壽蓋盒,沒有出現在故宮博物院的收藏內,但是,它在國外出現過的這兩次。

    一件曾於1961年2月21日,出現在藍扽複蘇拍賣,當時的買家是腐國古董商。

    另一件在1972年7月11日複現於腐國拍賣。

    我曾經看過這個消息,今天在那家店鋪裏看到了寶盒之後,就回憶起這個信息。

    我當時反複的觀察這隻盒子細節,覺得它可以和乾隆時期的銅胎琺琅彩工藝精品媲美,就初步判斷,這隻盒子體現的是乾隆時期的製作工藝。

    如果這個假設成立,那麽這個東西有可能是,乾隆時期仿製明代春壽寶盒的另一種嚐試。”

    於老師沉思良久,才說道:“被你這麽一說,我也有些猶豫了。”

    林老板說:“我玩瓷器、漆器,但是對景泰藍這類物件了解不多。我覺得可以再研究研究,最好是把同時期的東西,放到一塊兒比對。你看怎麽樣?如果真的有新發現,也許這對就是一個突破。”

    於老師對沈瑜說:“小沈,能不能麻煩你,明天帶著這個寶盒去一趟博物館。我約幾個同事朋友,先回去收集資料,明天,咱們一起研究研究,你看行嗎?”

    沈瑜說:“沒問題。”

    正在這時,他聽到了遊戲的提示音。

    玩家驗證乾隆壽春寶盒,觸發新的任務:

    任務一,證明乾隆銅胎掐絲琺琅春壽寶盒的存在。

    任務二,一位知名的收藏家,同時也應該是一位捐贈者。請玩家在魔都博物館的捐贈人名錄中,留下自己的痕跡。

    任務獎勵,根據任務完成情況發放。

    沈瑜聽明白提示,快速權衡利弊。自己最初的想法是把這隻寶盒賣掉,自己收藏一隻品相完好的寶盒。

    但是,由於國內收藏界,對這種寶盒並不認同,需要給寶盒做出證明。

    如果證明了這種寶盒的存在,再捐贈給博物館,或許能給自己帶來無形的財富。同時,玩家遊戲或許會給自己帶來新的驚喜。

    沈瑜想到這裏,同意了於老師的提議。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