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承三千年

666 老洋房尋寶(1/4)

    肖遙沒想到竟然能夠在這樣一個專門售賣木雕的小店當中見到這樣一件傳世的木雕精品,心情微微有些激動。

    從雕刻的風格上來看,這應該是一件金代的木雕佛像。

    金代佛教深植人心,十至十三世紀間,此類大型繪彩造像,乃為中國北方寺院所造,許多寺院幅員廣大,建築華麗,庭園錯落,宛若宮殿。

    金代君主以此為礎,逐漸接納佛教為國教,如此風氣下,金代佛寺、墓葬、佛教文物更顯豐富多貌。如此大型佛像,生動逼真,色彩濃重,金彩相綴,供於寺院佛龕壁畫前,伴隨其他神祇、羅漢造像,光碧輝煌,華美殊勝。

    金代木刻佛教造像,得印度笈多王朝風格影響極深,也略現希臘化時代傳統,此像衣褶豐厚輕盈,彷似輕風吹拂,自然典雅,類同後者造像特征。

    佛身厚實,袒胸,略顯折腰曲線,非漢式造像傳統,應屬唐代以前自絲路傳入的異邦風格。金代造像不僅取材傳統,且發展出獨特風格,麵容更顯豐滿圓潤,表情描寫細致入裏,技法成熟而柔和,集十一至十二世紀造像藝術精髓,展現了當時藝術文化發展的極高水準。

    而眼前這座木雕更是其中的精品之作,尊貴超凡,卻也祥靜溫暖,深深觸動觀者心靈,流傳於世的金代木雕,極少能夠見到這樣的精品。

    且存世金代大型佛教造像,多為博物館收藏,民間極少能夠見到。館藏的金代佛教造像,其中大部分為菩薩雕像,又以觀音菩薩最多,佛造像甚為少見,這就更加凸顯了眼前這座木雕的珍貴。

    博物館藏品中,最揚名千裏的,要屬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藏大型宋至金木雕十一麵觀音像。此觀音像與眼前這座木雕風格甚是相似,如麵部描寫,豐潤而線條自然,唇部、麵頰、眉目,均極相似。二者頸背身軀之雕刻手法也是相近,以細微起伏表現肌骨,簡直就像是出自同一工匠、作坊。

    這些細節對於外行人來說可能並不重要,但對於內行人來說卻極其關鍵。

    有了博物館同類館藏精品的對比,眼前這座木雕的價值才不會被低估。

    雖然這座木雕已曆千年,但佛身之上仍可見些微礦彩,保存的非常好,這一點更是難能可貴。

    如此珍貴的金代木雕,其市場價應該在3000萬元左右,而老板的要價僅僅是3萬元,能夠撿到這樣一個大漏,肖遙的運氣確實不錯。

    鑒定完這一尊金代木雕佛像之後,肖遙的目光轉移到另外兩尊木雕之上。

    另外兩尊木雕分別是觀音菩薩造像及大勢至菩薩造像。

    菩薩立姿,微呈三屈式。一手舉胸前,另一手執飄帶。下身係兜提,上身袒露,穿帶珠寶瓔珞,臂係飄帶,雙眼垂視,發髻高聳,觀音五葉冠上有阿彌陀佛造像。

    大勢至五葉冠上有寶瓶紋飾。麵容祥和靜穆、妙相莊嚴。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