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帝重回十八歲

287、這才是精湛!(二合一)(1/4)

    逼上梁山。

    每個人都有這樣那樣的原因,有的是為生活所迫,有的是在現實社會走投無路,有的,則是被梁山上的人設計,同樣讓他們走投無路。

    當然,也有一些渾水摸魚的,或者想著來梁上謀求更大的富貴,但這些人還是少數。

    大部分,都是被逼上去的——不管是自己作的還是別人作的。

    宋江也是這樣。

    大赦榜上無名之前,無論是宋江自己的想法,還是宋太公的期望,都不是落草為寇,所以即使晁蓋他們盛情相邀,宋江也隻能‘十動然拒’。

    隻要等上幾個月就行了,幹嘛還要跟他們過這種擔驚受怕的日子。

    畢竟宋江跟他們不一樣,刀頭舔血的日子,別人有高強的身手,他可沒有。

    每一次被抓,別人都是打出來,像武鬆到了孫二娘的地頭,反而是他反客為主讓對方求饒,而宋江……如果不報名號的話,估計就要被王英這樣的山大王“拿心肝做醒酒湯”多少次了,這種經曆也讓他害怕。

    潯陽樓題反詩,是一個大轉折,而這一段,也是李雪刀在水滸裏演技的巔峰之一。

    當年看劇的時候,寧遠就感覺這段特別有感覺——那時候他隻是看個熱鬧,而後當了演員,開始琢磨這些東西後,越發覺得這裏太厲害了。

    張寒予演技是未來公認的,但即使他,在拍新水滸這段的時候,如果拿這部分來對比,也依然要被李雪刀吊打。

    當然,這不僅僅是演員個人的問題,也有編劇和置景,導演安排,以及後期處理的問題……等等很多方麵,不能全算在張寒予身上。

    雖然很多觀眾覺得張寒予演的比李雪刀有英雄氣概多了,但關鍵是,原著中……宋江有英雄氣概麽?

    寧遠個人覺得,張寒予的形象,演林衝,甚至武鬆都更恰當,但演宋江,形象上就不符合——麵黑身矮。

    黑好辦,但矮……在水滸中,估計也就比王英高點了。

    而張寒予,在大眾的心裏一直是硬漢的正麵形象,最不濟演林衝那樣豹頭圓眼內心怯懦的也行,但偏偏宋江……有忠義的正麵,也有虛偽的負麵,那種吏的姿態,張寒予也沒演出來——這個同樣不怪他,新版本就是這麽改的,讓宋江高大了。

    畢竟到了那個時候,作為收視基礎的觀眾的審美,也發生了改變,比如輕鬆,比如俊男美女,壓力都那麽大了,陰謀偽善就少點吧。

    真要按老版選角來演,對於收視方麵就有風險。

    事實上,單看收視來,新水滸的確比其他三部名著的翻拍成功多了。

    至於內涵神馬的,並不是翻拍的目的,不像央視當年,之所以策劃拍四大名著,隻是因為看到國外諸如莎士比亞名著人盡皆知,而國內卻絲毫沒有相關影視作品,所以才立項。

    絕大多數影視翻拍,都是為了利,隻要看電視那批人喜歡就行。

    在張寒予飾演的潯陽樓題反詩這段,主要通過他個人內心旁白的方式,來詮釋心理過程。

    甚至在處理上,張寒予這版還在鏡頭中穿插著回憶畫麵,比如跟老父的對話、刺配金印這些過程,來彰顯他內心的變化。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