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帝重回十八歲

277、新劇(二合一章)(1/4)

    從邕城回來後,寧遠上課、演話劇之餘,就是組建團隊。

    這一出話劇,因為已經有三個版本,所以並不會奔著得獎,包括票房也不在意,更多是孟輝和寧遠尋求突破之作。

    他們一邊演一邊改進調整,自然而然,在演出上並沒有安排的太緊密,基本上就是一周兩三場的節奏,走的是細水長流。

    除此之外,寧遠又抽時間給《永不瞑目》後期補錄配音——現在大部分都是用現場收音,但有些地方有瑕疵,就需要進行補錄了。

    別人早就補錄了,就差寧遠。

    但之前趙保剛的時候,寧遠正在折騰《思凡》,隨後又是金雉獎頒獎,寧遠隻能晚一段時間再去。

    要放別的演員,趙保剛早就劈頭蓋臉罵過去了,但寧遠,他還真不敢強求——畢竟寧遠位列投資人第二,而且就像當初他的,他欠寧遠一個大人情。

    但寧遠也沒讓他久等,大概一個星期後就去了,連用了幾個通宵把配音搞定,不僅完成,還聲情並茂的圓滿完成,讓趙保剛之前心裏的一點芥蒂也煙消雲散,隻剩下佩服。

    要知道,這幾寧遠的睡眠時間都是兩個多時,第二早上又雷打不動的起來練功。

    在這種高強度下,寧遠還能把聲音配的跟現場表演似的,不僅僅是功力的問題,還有敬業。

    不過以寧遠的身體素質,除了午飯後稍微有點犯困外,其他時間都很精神,而那個時候,寧遠也不會硬撐,找張桌子趴那兒迷瞪二十分鍾,再洗把臉,又生龍活虎了。

    年輕就是好,在哪兒都能睡著,還睡得快。

    在錄音過後沒幾,劇組就召開購片會——雖然京城電視台也是投資方,但跟央視的《三國》、《水滸》那些劇不一樣,不是獨立出品,自然不可能白白拿過去用。

    要麽等賣出去後,那些電視台的播放周期結束,可以用白菜價拿去用,要麽,也跟其他電視台一樣參加競拍,隻不過,購買價格會有折扣,而且還可以從分賬上扣除。

    而這部劇屬於近期的王炸,自然吸引無數電視台的目光。

    導演趙保剛,主演寧遠,以及暫露頭角的袁荃,編劇又是寫出過《便衣警察》、《一場風花雪月的事》的海岩——雖然現在海岩在觀眾那裏知名度不高,但在圈內還是很響的,畢竟這兩部都是爆款。

    強強聯合,自然引來無數青睞,購片會當,就來了幾十家,包括央視都來了。

    本來就對這部劇抱有極大的期望,而試看幾集後,各家電視台更是雙眼放光,一番爭搶開始了。

    而這,就是寧遠把幾年後才流行的方式拉到現在,搞競拍,誰出價高誰拿。

    不像現在,製片方都是一家家電視台的跑。

    這個電視台出四十萬,那個電視台出四十三萬,另外一個電視台出四十一萬……最後再跟出價高的幾家商談。

    如果是一些有追求的片方,不僅會考慮價格,還會考慮電視台的影響力,如果影響力大的電視台,即使出價稍低,也會跟他們簽約。

    之所以是這樣的方式,不是因為沒人嚐試過把電視台搞到一起競拍,而是有人嚐試過,最後不僅沒來幾家,而且還得罪了電視台,遭到聯手擠兌——拿我們當棒槌?你還想混不?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