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顏登頂

第19章 後背發涼(1/3)

    朱大雲因為穿著皮鞋,腳底打了幾次滑,人差點都摔倒了。他看看鄧年榮,人家穿的就是有防滑底的運動鞋,到底是個資深的記者,行頭都不一樣,朱大雲想。

    來到田裏,三個人鑽進一人多高的蔬菜大棚裏,裏麵暖烘烘的,跟外麵簡直是兩重天。棚裏的蔬菜綠油油的,長勢很喜人。

    辣椒已經掛果了,還有茄子,豆角,黃瓜等等,都是碩果累累。

    “這些都是反季節蔬菜啊,長得這麽好!”鄧年榮說。

    “是啊,大棚裏種的基本是反季節蔬菜,這樣破季的蔬菜才好賣,價錢也高。”張海兵說。

    “你這一個大棚多少畝地?”鄧年榮問道,邊在本子上記了起來,朱大雲看見他在記,也趕忙掏出本子記起來。

    “一個大棚一畝地左右。”

    “投資一個大棚要多少錢?一年能有多少收入?”鄧年榮追問道。

    “建一個大棚大概要三到五萬塊錢。蔬菜銷路好的話,一個大棚一年能賺兩萬多塊。但是如果蔬菜隻是壓在本地銷售的話,收入就要減少一半。”

    “哦。”鄧年榮若有所思地點點頭,“這樣來看的話,最多兩年就能收回大棚的成本。那你所指的銷路好是什麽?”

    “我們的蔬菜能拉到周邊其他的城市,如果能運到一些大城市去的話,那就更好!”張海兵說,“去年我聯係過上海的一些蔬菜經銷商,試著把我們的蔬菜送出去一些,才發現那邊的價格是我們這裏的雙倍啊。但是當時的問題是我們的一些菜品不太適合那裏的市場,所以今年我又進行了一些種植方麵的調整,專門種一些適合上海市場的蔬菜。”

    “對,這個思路很不錯啊!”鄧年榮像個領導似的說道,“你現在有幾個大棚?”

    “張海兵說,這就是我自家的大棚。我目前有10個這樣的大棚,是村裏最多的。其他村民最多的建了三個,大部分隻有一個,總共有五十多個大棚。主要是資金的問題。鄧老師,你是縣委的人,你看能不能幫我們反映反映,爭取政府對我們進行一些扶持,如果能提供一些資金貸款的話,這個規模還能不斷擴大。還有就是能在技術上給予一些具體的指導,派專業的農技人員到我們村掛點,普及種植的新技術和新方法,這樣效果就更好了。”張海兵恨不得一口氣把所有的問題都講完。

    “張書紀,你別急,這也是我這次下來采訪的另一個目的。你在三年前決定從上海回家的初衷是什麽?我們邊走邊談,到其他村民的大棚裏去看看。”鄧年榮轉身往外麵走去。張海兵趕緊跟了出去。

    朱大雲全程插不上一句話,隻能跟著做一些記錄。

    看著鄧年榮一個又一個的問題拋出來,引得張海兵滔滔不絕地講述著,朱大雲覺得他離這行還挺遠的,跟著鄧年榮,感覺就像是在看戲,這真應了那句話,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朱大雲覺得自己要學習的地方真是太多了,要走的路也還很長啊。

    采訪結束後,鄧年榮交待朱大雲把內容先整理出來,按照一般的通訊來寫,可以查找一些當年的資料,比如餘河縣誌,進行一些對比,先寫個初稿,下周末拿給他。

    朱大雲就帶著這麽艱巨的任務返回輔導站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