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撿漏王

第27章 何為專家(1/2)

    “比如都講“成化無大器”,那成化皇帝舉行國宴或祭祀活動,隻用雞缸杯天字罐嗎?還有那些人雲亦雲的謬誤說:元青花一出現就是國寶!全世界就300件,汝窯就67件,元青花、洪武瓷器沒有帶款的,永樂青花款就3件,銅紅釉創燒於永宣,烏金釉、琺琅彩創燒於康熙等等。以我的經曆看,民間藏家不缺少人才、智慧、知識、膽識和經驗;而不少的專家一門心思在撈錢,哪有時間和心情安下心來搞研究?看看市麵上那幾本書,就那幾張圖片抄來抄去換個書皮出書撈錢,多少年沒有任何新意。而民間藏家有著大量豐富的藏品做深入的研究,利用現代科技和信息手段,互相交流提高共享研究成果,目前“微觀斷真偽,宏觀斷年代”的方法已被藏家普遍認可和掌握。”

    “主要的是大部分博物院的專家不接觸市場,缺乏實戰經驗,民間藏家是真金白銀練出來的,一件東西整不明白覺都睡不著;還有專家心態不正,他們為了維護自己的既得利益,不敢承認民間有真品,他們為博物館收購或為大買家掌眼動輒幾十萬、幾百萬甚至幾千萬一件,好處費裝入了腰包,忽悠世上隻有極少數量,要是突然民間出現很多,且價格低廉,他們怎敢承認?這已不是單純的鑒定學術問題,是個良心和道德問題!”

    “其實不敢承認民間有真品才是對中華文明最褻瀆的一幕!其危害遠遠超過八國聯軍對中國文物的破壞力!八國聯軍破壞的隻是北京的幾個園子,掠奪的瓷器以清代的為主,現在是從全國四麵八方、各個曆史時期、數量巨大的珍貴文物被大模大樣的當做工藝品流出國門,其損失是無法估量和彌補的!”

    “其實出土瓷器普遍有兩個特點:一是新,大部分入土前沒有使用過,很多窯藏沒有空氣沒有陽光,自然就沒有所謂象傳世件那樣的“包漿”,出土後和新的一樣,和傳世品老化特征差距很大;二是品種多,很多品種是館藏中沒有的,如宋代的青花五彩品種讓青花五彩創燒於明代的結論顯得幼稚可笑。更可笑的是,有些出土瓷器到了地攤到成了贗品的標準器,因為一些人對地攤的認識是99%以上都是贗品,隻要在地攤上見到的就簡單地視為贗品。”

    “目前已知的景德鎮有大師頭銜的人是不會去參與造假的,因為市場已經把大師級作品炒到了極高的價格,幾萬甚至幾百萬的不是新聞,已經遠遠超過出土真品的價格不知多少倍。出土官窯都是當年皇家不惜血本的精品之作,水平不知要高於現在的大師多少倍,工藝原料已今非昔比,即使大師去仿也未必仿到位,還丟了名聲,從邏輯上講現在的大師為名為利是不可能參與造假的。好多那些被專家鑒定為高仿的其實都是出土真品。所以市場上真是有相當數量的真品流傳,隻不過需要個人的眼力和運氣尋找罷了。

    “原來如此!那異能發展的前途更加廣大了!以後要多去四處走走,天生我材必有用!我也要實現自己的夢想和價值!”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老陳的話為吳木緣指明一條光明大道。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