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教父

第492章 八零年代(完結)(1/3)

    運輸成本降低,讓我們生產或者代工的產品擁有了價格方麵的競爭力。而這個利好的消息已經帶動安東港周邊,以及水路運輸可以覆蓋的區域,很快就冒出了許多出口型的企業。

    現代工業領域隨著細分的逐步強化,任何產品的生產都需要上下遊若幹家企業的聯動。這些企業的出現,必然會帶動整個地區的經濟發展。

    華夏科技集團的特種鋼材、特種水泥、高精度零件加工,都為整個地區的工業領域提供了國內一流的工業技術輔助。尤其是在胡楊親自從德國拆回整套五軸聯動數控加工車間之後,整個東北的工業的精度都向前邁了一大步。

    有了高精度的零件,就有高精度的設備,如果再有先進的材料,自然就會生產出附加值的產品。這就是華夏科技始終致力於基礎領域的用意。基礎的提升能夠帶動整個工業領域的提升。

    也隻有在這些方麵努力,才有機會盤活東北原有的工業基礎。而與此同時,借著國家對於這個老工業基地扶持,東北也在努力的改革。鼓勵企業減負增效,鼓勵私營企業,鼓勵創業等等。

    工業在努力的變革求生,東北的農業同樣也在進行著改變。經過兩年的嚐試,大規模機械耕作的農場模式已經積累的很多經驗。華夏科技集團下屬的農場基本都已經進入正軌。這些農場的產量方麵都表現的不錯,而將產量平均分配在人頭上之後,結果更是喜人。

    而大規模機械化耕作相對的,就是小地塊以及大棚的精耕細作。後者無論單位畝產,還是單位耕地的經濟效益都是非常可觀的。

    工人的和農民的收入都能上去,東北整體上也就會變得更好。八十年代的東北,平均受教育程度是全國最高的。這裏是有機會再次振興的。

    非洲的灰穀礦業公司是華夏科技集團最新的子公司。新公司上馬後卻並沒有立刻大刀闊斧的進行投資建設,反而是把主要精力都放在當地的基礎建設。比如公路,住宅還有醫院和學校這類民生設施。具體到礦業相關的工作,有且隻有勘探工作在進行,對於開采完全沒有動作。

    不是胡楊不想,而是現在還不到時候。天時地利人和都還沒有到。

    采礦並不難,無論是技術還是設備都不是問題。且不說這裏有大量的露天礦,本身開采難度就很低。就算是開采難度大,但以這裏的高品位礦石而言,多付出點代價也是值得的。

    真正的問題是,要如何把礦石運回去。

    鐵礦石不是普通的商品或者資源。鐵礦石是具有戰略價值,是真正的“鋼需”品。對一個告訴發展的國家來說,鋼材的需求不僅數量巨大而且非常的急迫。所以除了在技術領域我們會被卡脖子之外,鐵礦石進口也同樣會被卡脖子。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