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教父

第468章 緊張籌備(1/3)

    然後是盡量捋清每家企業的上下遊企業。最終目標是畫出一份行業圖譜。從最上層的五大公司,再到下麵每個供應商,最好連包裝配套和運輸物流都到囊括進去。

    當然,後麵這些並不是硬性的要求。畢竟日本並不是咱們的主場,這些考察團中真正到過日本本土的人比例也沒有超過三分之一。

    胡楊對他們的要求就是盡其所能,力所不能及的他會接手。

    胡楊的第一站依然是香港,這裏現在聚集了華夏科技將近一半的力量。管衝手下的人手從來沒有像現在這麽充裕過。

    接下來外匯市場會有大的波動,而對於那些與外貿緊密相關的行業也都肯定會被衝擊。香港的四大地產以及其他地產大佬基本都有大筆此類的業務。

    所以可以預見的,香港樓市也肯定會隨因為外匯市場的波動而產生起伏。

    這就是管衝出手的好機會。

    八十年中後期的香港已經是國際金融中心城市。在這裏進行外匯交易非常便捷。這裏自然也就是胡楊選擇的“作戰”主場。

    文書方麵的工作,有大秦律所的專職律師負責,肯定不會有任何問題。接下來就隻要慢慢的建立賬務並注入資金就可以了。

    為了能最大限度提升收益,這次胡楊特意高價從海克斯那邊的家族基金那邊雇了個操盤手過來。這位叫沃爾伯格的專家,常年混跡於歐洲股市,對於外匯市場的操作非常熟練。

    按照胡楊的指示,他們現在首先要收入的是美金。在大事件發生之前,美金會有短期的迅速上揚,然後才是快速下跌。胡楊希望沃爾伯格能夠抓住時間差,把美元和日元的錢都賺了。

    這個要求的難度是挺大的。因為這需要對美元和日元的額匯率關係把握的非常精準。美元上漲的同時,日元就是相對下跌,反之也是如此。

    美元上漲他們會賺錢,而在更低的價格上買入日元,對他們來說同樣也是賺錢。平衡這兩者的關係,就是利潤最大化的關鍵。

    既然已經開口找人家借人,那這個消息也就肯定也就不能瞞著蔻蔻了。海克斯家族在歐洲外匯市場也已經開始著手準備。

    不過她知會了胡楊,海克斯這邊會主要針對美元和日元之外的歐洲貨幣。

    一大筆錢悄然注入外匯市場的同時,胡楊也終於踏上了飛往日本的旅途,但他的第一站並不是九州,而是日本的東京。

    很多人都認為日本的首都是東京,這是不對的。實際上日本壓根就沒有法律意義上的首都。

    東京隻是非常重要的中心城市,卻並不是法定的首都。日本隻有個法定的首都圈,其中包括了東京而已。

    雖然沒有首都的頭銜,但東京依然是亞洲最重要金融中心,同時也是亞洲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

    胡楊這次獨自上路,身邊連戚揚都沒有帶。這次他是要利用下自己的專業能力,去搞到一些正常渠道無法渠取得的重要信息。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