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教父

第462章 九龍,新界(1/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北麵就是新界,南邊就是九龍。

    小館子從外麵看起來並不起眼,但剛走進去就聞到不同尋常的味道。這是個賣煲仔飯的店,豐富的香味不斷刺激著胡楊的嗅覺。

    煲仔飯不難做,卻是個上限很高下限也很低的菜品。既可以是普通家常菜,也能夠把山珍海味煲在這一鍋之中。

    這個地方是管衝定的,菜也早就已經點好。他們進來之後就被直接帶到了後麵屋頂上,管衝已經等在了那裏。

    屋頂雖然不算太高,但周圍並沒有什麽高大建築,所以視野還是很不錯的。從這裏也能遠遠的看到九龍城寨。不過那邊並不是接下來的重點。管衝帶著大家看向的是北麵。

    管衝對胡楊說:“有個賺快錢的方案,需要你看下。”

    胡楊反問:“快錢,有多快?”

    管衝回答:“年底前之前利潤就能全部到賬。”

    “說來聽聽。”胡楊缺錢這個事兒,現在大家都是知道的,自然是不會拒絕這種提議。

    “你知道什麽是丁權嗎?”管衝上來先拋出個問題。

    如果是對香港沒有點了解,還真不見得聽過“丁權”這個詞兒。

    不過胡楊還真是知道的:“丁權是七十年代港英政府為了安撫新界居民提出的政策。

    年滿十八歲的男丁,隻要確認原住民身份和血統,就可以獲得一生一次,可以建一間麵積不超過六十五平米,高度不超過七米五,層數不超過三層的房屋。

    外來人和女性不能享受此政策。琢磨出這個政策的人真是個小天才。這麽重要的政策,竟然隻有這麽簡單的條款。”

    項淩江有些不解:“這個政策聽著很像咱們農村關於宅基地的相關規定,有什麽問題嗎?”

    胡楊想了下說道:“類似,但不完全一樣。最主要的區別是,宅基地不可交易但在香港丁權卻可以的。還有丁權是可以世襲和繼承的。

    這主要跟新界這個地方的曆史有關。19世紀之前新界地區的土地都是私人財產。是港英政府強行征占成為政府所有。”

    項淩江又問:“都過了這麽多年了,為什麽又會出這麽個丁權政策呢?”

    胡楊說道:“你問到點子上了。我比較傾向的分析,是指港英政府是為了推行新界開發的而做的鋪墊。

    香港就這麽大的地方,新界占了總麵積的一多半。以後開發新界勢在必行。如果不改變土地政策,任何形式的開發都會遭遇當地人強烈抵製。

    畢竟可是當年的英國政府,搶走了原本屬於他們的土地。”

    既然胡楊這麽了解,管衝也就直接跳過名詞解析的部分,進入下個階段:“孩子總是在出生和長大,丁權的數量也在不斷增加。

    這幾年香港的樓市又是逐年火爆。自然就有人打起了丁權的主意,開始大量收購然後準備集中開發。我們計算過整個利潤十分可觀,平均都能達到三到五倍的驚人程度。”

    胡楊說道:“你的意思是,咱們也摻和進去?”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