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教父

第421章 現代生態農業(1/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現代農業的核心三大塊,種子、化肥、農藥。

    種子的部分,追求的目標是高抗病性以及穩定的產量。為了這些目標,甚至是可以犧牲部分產量的。而在播種之前,還可以通過給種子浸泡藥液,增加種子的發芽率和抗病性。除了現在正在進行的雜交培育,未來還有“轉基因”和“太空”培育這兩個大方向。

    化肥不用說,目標就是更快的給作物補充營養元素。但問題是,大量使用化肥會導致一係列不好的後果。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土壤逐漸板結。不僅會影響到含水量,還會影響植物紮根和類似馬鈴薯這類作物的產量。同時化肥通過水解進入環境之後,也會導致自然環境中微量元素失衡。結果就是某些動植物瘋長,從而侵占其他動植物的生存環境。從而導致本地生態鏈崩潰。

    農藥,是三者之中對環境破壞最大的。就像人類濫用的抗生素,農藥在有針對性的殺死某種有害的生物的同時,可能連帶著還會殺死其他多種中立甚至有益的生物。而關鍵是很多時候,不僅無法殺死有害生物,甚至讓這種有害生物不斷的產生了抗藥性。

    就像人類濫用抗生素會產生的超級細菌和超級病毒那樣,濫用農藥也會有可能製造出“超級害蟲”。

    自動化和智能化,並不是現代化農業的終點,生態化才是。

    這個理念放在胡楊上輩子都還有點新潮,所以他還從沒有跟大家說過。但這次回國之後,胡楊已經著手完善華夏科技自己的農科研究部門。設備和場地都沒問題,人員這塊不能上來就有太高要求,基本上都是邊工作邊學習,以實戰代培訓。

    不過總體來說問題並不是很大。農科這個方向上,初期研究有很大部分都是搜集資料、采集樣本、長期觀察、資料分析。這些對於新手來說都是比較容易上手的。而在這些基礎工作之上才是專項研究。這些就必須要找專業人才來完成。

    現在比較大的問題,就是還缺少一位有能力的專業帶頭人。隻能像其他部門剛剛組建時那樣,由胡楊自己先兼任著。等日後找到合適的人選才把這個部門交給他或者她。

    人才,很多時候真的是可遇而不可求。就像真愛,想要找到總還是需要幾分運氣的幫助。但至少對於能夠找到的信心,還是要堅持的。

    雖然表麵上是“走馬觀花”的看,但對於這個縣的自然條件,胡楊還是很滿意的。山區的分布還算是可以,水係這塊稍微差點兒,但可以自己改造,同樣問題不大。

    最主要是鐵嶺距離沈陽足夠近,農科部門那邊半個月準備,下個月就可以進駐這裏。

    相對其他兩個縣,農科部門在這個縣要做的前期工作要豐富很多。精確的勘測,環境調查和各種要素的采樣,然後就是分析和長期跟蹤調查。至於改造的部分卻是不急,要排在那兩個縣的工作做完之後。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