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教父

第405章 生物分解(1/3)

    這個領域未來肯定是要涉足的。但是否應該從現在就開始。從現在開始的話,我們是否已經準備好,就需要李億峰來判斷。那就又回到了最根本的兩個問題,資金和人才。

    放在平時,胡楊還會為了這個思路專門推演一下。但今天他的思路就到此為止。並不是他準備放棄,而是準備稍微整理整理現有情況,就全都發給李億峰。

    至於這個項目預計會花多少錢,人才到哪裏找,研究周期,回報周期,是否應該投資等等,都交給他這個經濟學專家來搞定。

    順便說說,李億峰並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上任之初,他就開始組建自己的團隊。關於這部分,他跟胡楊也提過。雖然隻是非常隨意的一句話。

    至於具體招收了什麽人,多少人,胡楊現在還不知道,其實也並不是非常關心。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來做,這是胡楊的處事原則。

    當然這並不是說什麽事情都很隨意。而是要把謹慎的態度用在選人的階段,隻有這樣在用人的時候才能放心的“用人不疑”。

    選擇李億峰,就會給予最大程度的信任。當然信任並不是沒有底線的,隻是他現在距離胡楊的底線還遠著呢。因為他想要李億峰未來實現的目標,同樣距離他們還“遠著呢”。

    華夏科技現在還隻是個公司,但攤子鋪得非常大,跨的領域也很多。所以必然要走到集團化的道路上來。到了那個時候,光是日常管理這一項就足夠讓胡楊的大腦宕機。

    不用說以後,就從現在的情況而言,胡楊其實已經無法顧及所有華夏科技的產業。現在他隻能保證階段性了解各個單位的發展現狀,卻已經無法針對所有單位的具體情況,逐個進行個針對性的指揮。

    胡楊現在能精確掌控的,其實隻是現在華夏科技的小部分部門。當然,這一小部分其實才是華夏科技真正的精華,但客觀來說這些占比例的確是偏小的,也隻能是偏小的。

    實際上按照胡楊的計劃,這部分的占比要再小很多才是合理的,或者說是健康的。因為這些精華基本上個個都是吞金獸。需要大量資金支持才能良好的發育。而這部分資金投入肯定是不能在短期內收到回報的。所以一定不能在公司收入中占太大比例,否則就會影響公司的健康發展。

    最理想的狀態,是將來成立集團之後,所有明麵上的經營活動全都交給李億峰。而胡楊自己隻負責那些“精華”的部分。

    胡楊對自己判斷還是比較客觀的。未來的那個華夏科技集團,可不是他能一個人掌控得了的。這不是說胡楊沒有能力管理這麽大的集團。而是僅憑胡楊一個人無法讓整個集團以最高效率運行。

    用個粗陋的比喻來說。就是胡楊經營能賺100塊,而李億峰經營則可以賺500塊甚至更多。集團公司的體量越大,這種差距就會越來越大。拉開差距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李億峰最擅長的宏觀經濟學領域。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