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教父

第401章 補給艦(1/3)

    航空母艦是啥?是衡量國家海軍力量的標尺。沒有航母的海軍,最多也就隻能達到了二流水準。航空母艦是國家綜合國力的體現。從這個國家有沒有航母,航母戰鬥編隊的組成上就可以直觀看出這個國家技術和經濟實力。

    可是,想要擁有一艘航空母艦很難,研發很難、建造很難,維護配套更難。所以,我們國家到現在都還沒有一艘自己的航空母艦。

    而這個T8321的出現,就說明我們國家其實一直都有在為了製造航母做著準備。這怎麽能不讓人激動。

    補給艦基本上就是航母戰鬥編隊的標配。近海戰鬥編隊不需要補給艦。至於遠海,沒有航母作為核心也就沒有什麽遠海戰鬥編隊。這裏的關鍵詞是“戰鬥”。

    從戰略角度講,航空母艦對於一國海軍來說,就是從近海通向中遠海的通行證。航空母艦的存在,能夠直接讓一個戰鬥編隊的作戰能力產生質的提升。

    航空母艦在大海戰時代中打敗了那些船堅炮利的超巨型戰列艦,成為了真正的海上霸主。

    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成為世界霸主。不僅是因為擁有核武器,並且是唯一實際使用過核武器的國家。核武器雖然很強大,但其強大體現在威懾而非實際使用。

    而強大的航母戰鬥編隊群,才是將美國影響力擴張到全世界的最強力量。每一艘航母都是一個強大的戰略戰術核心。

    全世界88%的人口和80%以上的國家的首都均位於距海岸不到1000千米的地區。

    全世界擁有60架以上作戰飛機的國家有57個,擁有60架以上較先進的三代機的國家有37個,其中多數為美國盟國。

    航空母艦不僅僅隻是一個海上飛機起降平台,更是一個艦隊數據搜集與指揮控製中樞。這不僅僅是因為航母上的飛機,也因為地球本身的地理屬性所決定的。

    首先,地球是圓的。所以,無論你在空中飛行還是在海麵上航行,隻要不能迅速的擺脫地球引力影響,本質上都是在繞著一個曲麵前進。正是因為這個地理情況,任何飛機和艦艇上的雷達都存在盲區。也就是說,在任何雷達的探測範圍內,都會在有這個低空盲區,也存在一個高空盲區。距離越遠,那麽這個低空盲區就越廣,高度差也就越大。所以,任何雷達探測範圍都是紙麵數據,不可能100%的完成設計功能。

    在這個現實基礎上航母的存在意義就特別明顯了。在雷達登上曆史舞台之前,航母就依靠上麵搭載的飛機,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地平線對肉眼的觀測限製。它們與早期部署在水麵艦艇上的水上飛機一起,構成了艦隊早期的超視距觀測力量。海戰曆史上的超視距炮戰,就是從這些看上去無足輕重的小飛機開始的。

    在雷達與電子戰時代,航母搭載的飛機,尤其是預警機就成為了艦隊防空與反艦的遠距離偵測力量。遠在艦艇雷達覆蓋範圍外,或者是有較多盲區的空域,艦載機在更高的水平位置上,擁有更好的觀測效果。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