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教父

第276章 有驚喜(1/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個人口味這種東西,是沒得道理可講的。胡楊在發現這點之後,立刻就調整思路,把本幫菜換成了更精致一點的淮揚菜。結果立刻就得到了柏青的好評。

    未來的三十年中,中國的城市發展會因為各種主客觀因素,逐漸拉開差距。會有一、二、三、四線的說法。

    其中公認的一線城市,就是北上廣深這四個。最初有這麽個說法,除了經濟發展、麵積和人口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指標就是房價。

    一線的四個城市,就是當時大陸房價最高的四個城市。而在這之後又有新一線的說法,那就暫且放在一邊不說。

    上海在二十一世紀初,就發展成了一個擁有超過兩千萬常駐人口的超級城市。同時期的北京也差不多。

    對於一個城市來說,市。初到上海的感覺,就是這個城市已經不輸其他國際化城市了。那是一種,咱國家已經不比別人差的自豪感。

    而若幹年後,當胡楊再來這裏。感受卻有了些許的不同。上海此時已經更加繁華,更加國際化,也變得越來這是一個非常巨大的數字。要知道如果一個國家擁有兩千萬人口,就已經能排進全球人口前二十以內了。

    這麽大體量的一個城市,需要一個十分巨大、穩定且高效的交通網才能維持正常的運行。但顯然,現在的上海還沒有。因為此時的上海,常駐人口隻有幾百萬。誰也想不到未來這個城市會變得那麽巨大。

    南京路周邊都走遍了之後,胡楊買了一張上海現在的地圖,開車帶著柏青在上海的大街小巷穿行,尋找那些有年頭和曆史的美味。

    這對胡楊也是新鮮的體驗。胡楊上輩子的記憶中,上海就是已經是那個現代化的超級國際都市,並且已經有了所謂“魔都”之稱。

    不可否認的是,上海是國際化的,是繁華的,是充滿了各種新鮮事物的,但同時也是讓人“眼熱”的。胡楊那個時候已經去過很多其他國家的主要城越讓胡楊產生恍惚的熟悉感。

    城市的現代化和國際化的腳步越快就會越相似。這不光是上海一個城市的問題,在全世界都在發生著。城市的特色越來越淡,取而代之的是先進但相似的現代化。

    而各種快餐和連鎖,也將味道這種原本最具有地域特色的東西,也變得雷同起來。

    胡楊會盡量避開主路,專挑各種老街和老弄堂往裏頭鑽。這些才是上海區別於其他城市的東西。

    每天出門都會戴上足夠電池和膠卷,拍下美麗的柏青和上海獨特的樣子。

    戀人在一起膩膩歪歪的日子雖好,但總還是有結束的時候。吃喝玩樂了五天之後,四人又一起坐上回沈陽的飛機。

    沒錯又是四個人。戚揚和簡有德雖然被胡楊放了假,但也沒有什麽地方可去。所以倆人也隻能在上海隨便逛了逛。

    相比此時濕冷南方,胡楊更喜歡幹燥寒冷的北方。不管怎麽說,至少那裏還有暖氣。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