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教父

第264章 調試(1/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至於的董師傅這邊,幾個懂行的領導都用了“歎為觀止”這個形容詞。一部分是讚歎這台設備,更多則是稱讚董師傅的手藝和態度。

    不過按照今天的進度,一天內是搞不定這台數控機床的。

    而實際上第一台數控機床的重新組裝用了整整三天時間。原本其他幾位師傅還想趁熱打鐵,但胡楊卻讓他們休息一天再繼續。

    除了心疼這些老師傅們的身體,還有一個沒說出口的原因。胡楊認為他們有點太樂觀了,不是有了一次經驗之後就會更加順利。不是說經驗沒有用,而是作用很有限。

    這兩台雖然都是三軸聯動數控機床,但其實並不是完全一樣的。雖然不能說又是一個全新的挑戰,但肯定不會像他們預估的那樣一天就能搞定。

    事實也證明胡楊的想法,這第二台數控機床同樣也用了三天才重裝完成。過程中遇到的很多問題,都是前一台沒有的。拖慢工作進度的主要原因,還是零件加工的速度。

    不過這兩台設備安裝調試好之後,這個問題就不是問題了。因為這兩台就是專門加工零件的設備,剩下的隻需要解決原料和編程的問題。

    那些少見的材料隻能慢慢來,而編程就是胡楊現在要麵對的問題了。

    胡楊預計這項工程需要兩到四周時間。時間跨度這麽大就說明,胡楊對這件事並不是非常有底。不是說做不了,但時間真的不好預計。

    而在胡楊完整編程之前,這兩台設備並不能進行複雜的三軸聯動,隻能當成一般的高精度手工機床來用。

    不過即便如此,也還是可以通過直接在操作台上輸入數據的方式,進行前後和上下兩個軸向的精確移動。

    胡楊的編程工作隻有他一個人能做,誰也幫不上忙。具體工作量無法估計的,按可以肯定是非常大的。雖然不需要從零開始的開發一套走刀控製程序,但也不是上一次隻是找錯修改那麽簡單。

    首先,這兩台設備的操控係統是並不完整的。而且有一部分是有加密的。首先要破解加密的部分,然後補全不完整的部分,而在這個過程中,還要優化走刀路徑的算法。

    如果其他人來做,最難的部分就是最後的優化算法。算法就是一係列公式的集合,這是技術含量最高的東西。不過對胡楊來說,這卻是最簡單的部分。他的腦子裏就有現成的算法。

    還是那個問題。胡楊腦子裏的東西都太超前,與當下脫節太大。每次想要從腦裏拿出東西用,都必須首先解決這中間脫節的部分。

    兩台數控機床重裝完成之後,穩壓電源也已經做好了。雖然從大型車輛上拆下來的蓄電池依然不太讓人滿意,但至少能達到使用最低標準。

    數控機床也需要使用穩壓電源,隻是相比電子計算機,數控機床本身自帶防電湧和穩壓的裝置,隻是性能的可靠性上並沒有辦法證明。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