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教父

第263章 拆和裝(1/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一九八五年的現在,使用的電池都還是稀硫酸蓄電池。後來常見的鋰電池要到一九九一年才會商業化,現在應該還是在研製階段。而基礎成熟的鋰金屬電池還要再等六年才會商業化。這麽一算就十年之後的事情。

    這麽看來,除非胡楊立刻就拿出鋰電池的成品,否則是沒有可能占據世界領先的。五年和十年對一項新技術而言,其實是非常短暫的時間。

    別看好幾年才能商業化,但不出意外的話現在應該已經有成型的樣品了。差得就是成品化和量產。

    所以胡楊得先了解一下現在國內的研究程度,再考慮如何去推這一下,或者要不要推這一下。

    不過有一點是肯定,電池這個方向必然是華夏科技的一個重點甚至可以說是核心。

    因為電池的發展並不止步於鋰電池。因為鋰電池的上限在那裏。移動設備發展非常迅速,對電池容量的要求更高,對充放電速度的要求越來越高。鋰電池勉強能滿足民用。但在軍用和工業的尖端領域中,都逐漸顯得捉襟見肘。

    “超級電池”就在這個背景下出現的新概念。而超級電池的主要材料就是石墨烯。

    在硼烯被發計算出來之前,石墨烯作為目前最薄、強度最高、導熱導電性還最強的納米材料,甚至被人稱作“黑金”。

    石墨烯剛被發現時,有著非常優異的光學、電學、力學特性,這也就預示著石墨烯將在各大領域大放光彩,事實證明確實是,石墨烯在生物醫學、計算機等很多領域被廣泛應用。甚至有一個說法,石墨烯就是現代的“材料之王”。

    胡楊本人是很不喜歡這種,動不動就稱王稱霸的描述方式。但不惜承認的是,至少在他曾經生活的時代,石墨烯就是材料領域的金字塔尖。

    這個了不得的東西,胡楊肯定不會忽視的。但問題是這個東西太了不得了,所以要慎重。

    就在胡楊這邊腦子裏閃過各種念頭的同時,董師傅那邊也在進行著拆包裝的工作。

    相比電子計算機的紙箱加泡沫的包裝,數控機床的包裝可要難拆多了。最外麵是薄膜,然後木板釘的箱子,然後是泡沫和其他填充物,裏麵還有一層包裝膜,這之後才是零件本身。

    這裏麵比較費時間的就是木箱的拆解。當初為了足夠穩固,那用料可是不惜工本的,反正不需要考慮重量的問題,就用能找到的最好的木頭。固定木頭用的全都是自攻木螺絲。

    這個組合是足夠堅固的,但拆起來就費勁了。不能暴力拆解,就隻能一根根的把木螺絲擰出來。但他們這裏並沒有手鑽這類設備,所以隻能靠手和螺絲刀。

    這個是個繁瑣的過程,他們幾乎是要拆掉所有的自攻螺絲。因為零件和設備都不能像普通貨物一樣,從上麵或者側麵直接拉拽出來,要拆掉所有的木板,然後才能小心翼翼的挪到需要的地方。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