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教父

第259章 三個月(3/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

    估計三個月都不一定夠。

    原本胡楊是打算讓董師傅和他的徒弟們主持安裝。但現在看來,這個想法是必須要做下調整了。

    董師傅就一個,因為保密的問題徒弟也一個都沒有帶回來。現在時間錯不開,隻能有限保證數控機床的安裝調試。

    一套幾十上百噸的設備和兩套數控機床相比,無論規模還是價格,的確是都沒有什麽可比性。

    胡楊的想法是,讓董師傅給這邊的鉗工做一個短期培訓。把安裝流程和注意事項都詳細的講一下。胡楊估計應該就足夠應付中型電爐的安裝工作。

    中型電爐的安裝需要大量起重設備,所以鉗工手藝的要求也沒有小型設備那麽高。僅就按照精度的要求這一項來說。數控機床要比中型電爐高出不止一個數量級。

    而327所的那邊的數控機床安裝,卻是非要董師傅親自動手才行。這種差一絲都可能影響最終加工精度的設備,隻有這種頂級鉗工才行。

    金英在轉機過程中都會與胡楊進行聯係。胡楊讓她改變行程,直接飛回沈陽。同時也讓董師傅在路上就開始準備中型電爐的安裝“授課”內容。

    胡楊自己則在當天晚上,就動身返回北京。之前去歐洲這一趟就走了一個多月,接下來更是還會消失三個月,胡楊有很多事情需要梳理安排。

    廣州和香港那邊有管衝,胡楊不需要操心。之前有過一次長談,該說都已經說過了。北京這邊有趙援朝,胡楊也可以放心,畢竟是大院子弟的代表人物。

    最需要關注的就是沈陽這邊,鐵西特鋼的升級改造。這個項目是後續一係列計劃開展的基礎,是絕對不容有失的。

    在回程的路上,胡楊就把打電話給了丹東的項淩江,讓他也去沈陽參與這項工作。

    出動孫福生,邢鵬和項淩江三個人的豪華陣容,可見胡楊對這件事的重視程度。三個人性格能夠很好的互補。胡楊不在現場的情況下,他們三個應該足以應付所有突發狀況。

    而且以三人的關係,就算意見產生的分歧,也能夠很好的進行溝通。所以胡楊並沒有明確的指定一位作為總負責人。所有決定都要三人都同意才能執行,有一人不同意,都要擱置重新討論。

    這個模式肯定不是最科學嚴謹的,但具體到這三個人身上,卻就是最合適的。

    直飛北京的胡楊,頭一個是要先把柏青送回家。把人家姑娘一領走就是個把月,不親自上門給個說法怎麽行。這次出去柏青也沒少買東西,也全都要妥妥當當的給送上門才行。

    雖然時間有點緊張,但這個禮數還是不能少的。畢竟是在八十年代,家長的思想再前衛,這周圍鄰居和七大姑八大姨,總還是會說一些有的沒的。胡楊作為始作俑者,必須公開並體麵出現,才能正確的引導這些張嘴的輿論方向。

    所以,這小車要開上,給未來嶽父嶽母的禮物要帶上,而這家宴也是必須要吃上一頓的。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閱讀記錄(免注冊)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