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教父

第190章 合作(1/3)

    對一個科學家來說,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搞研究。其實也不單是科學研究,大多數學者都有類似的觀念。

    其實,對於一個搞學問的人來說,這種觀念其實是好的。尤其是現在,貧富差距會突然產生。象牙塔裏也必然會被外麵的變化所影響。能安心繼續搞研究,的確是好的。

    但是,並不能指望所有人都能這樣。而且,胡楊也始終認為最合理的方式,就應該是付出和收入成正比。符合邏輯和人性才會是相對最穩定的方式。

    所以科研人員應該是高收入群體。這也是胡楊要賺錢的原因。未來華夏科技一定會培養一個龐大的科研團隊,建設頂級研究中心。這些都是非常非常的燒錢。

    胡楊對自己未來規劃從來沒有改變過,所以即便他的回答讓老教授失望了,但他還是不會有任何動搖。

    午飯之後,胡楊又去旁聽了機電係的課程。就如同上午的翻版一樣,他再次被教授點名。

    汪正洋教授是機電一體化專業的教授。雖然不是主任卻是最年輕的教授。年紀也就三十歲剛出頭,他教的機電一體化是國內第一。胡楊見過一次就將他分到了妖孽哪一類。與管衝和李億峰並列。

    基於同樣的原因,汪正洋教授也從一摞作業中準確抽出了胡楊的那份。

    汪正洋隨意的掃了幾眼,就說道:“作業寫的不錯。”

    胡楊語氣平淡的回了一句:“謝謝老師。”

    汪正洋隨意把作業放下,說道:“說正事,你上回答應我的東西怎麽樣了?”

    胡楊依然平淡的說道:“我什麽都沒答應你,都是你在自說自話,老師!”

    最後一句老師胡楊咬字很重。

    如此明確的不滿,好像對這位年輕的教授並沒有什麽用。他甚至直接換上了一個無賴的樣子:“那我不管,滿北京城我就抓到你這麽一個有本事弄到那東西。你不答應也得答應。”

    一個老師耍起無賴,你能拿他怎麽辦?

    胡楊除了發出一聲歎息,也沒什麽別的辦法:“你要的東西少,的確是有辦法弄進來。但問題是,你要把這東西拿進北清的實驗室裏,那性質就完全變了,你想過嗎?”

    汪正洋眼神有些閃爍,但嘴上依然說道:“實驗室我說的算,會有什麽問題?”

    胡楊又問:“北清的實驗室是國家實驗室。你把非官方渠道弄來的東西,帶進實驗室並且基於這些東西做了研究。出了成果之後,報告的要怎麽寫?”

    汪正洋依然嘴硬:“報告是我來寫,可以不提到這些東西。”

    胡楊繼續冷靜分析道:“好,就算國內部分可以解決。那將來要到國外申請專利怎麽辦?國外對我們申請的專利,審查是格外很嚴格的,你不可能完全隱藏這些基礎的部分。”

    汪正洋又習慣性的耍了起了賴:“隻要能做出東西就行,大不了不申請專利了。”

    胡楊微微搖頭:“我知道您是怎麽想的。把東西做出來,就在國內製造使用。好像有沒有國際專利都無所謂。但您有一個很大的誤區。”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