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教父

第173章 第二天(3/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

    這與同時期,那些匆忙的、急迫的、基本不過腦子的、一股腦上馬的那些輕工業,尤其是家電產品不同。丹東電視機、半導體、鋼筆、輕紡這些都發展了很多年。

    相對而言,要比那些拔苗助長起來成熟很多。尤其擺在這種展覽中,橫向對比會發現品質的差異會非常明顯。

    丹東的產品走不出遼寧,或者更確切的說是進不了其他省份。人家還有自己的本地產品需要“保護”。

    所以真正的訂單並不會有太多。但是今年他們今年立起了丹東的口碑。很多以前隻知道“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的那個丹東的人。通過今年的展會了解到了,這個丹東的輕工業品質,是超過國內平均水平的。

    如果胡楊在的話,一定會讓宣傳過程中著重強調丹東的水路運輸能力。尤其是已有一定規模的大東港還有正在進行的水路改造。

    這是在告訴別人,丹東不光有好東西,還有很便宜和快捷的方式把東西運出去。

    二十世紀的後二十年到二十一世紀的前十年,投資回報率最高的領域,可並不是高科技產業和地產,而是交通和教育。

    這其中的差別,就是前者是在造高峰,而後者是在整體抬高地麵。

    可喜的是,華夏科技這邊,僅頭一天就收到了超過十份正式的合作意象書。其中絕大部分都是外國的企業或者他們的代表。

    其中隻有兩家是國內的,但留下聯係方式隻是一個科長和一個副處長。很顯然是兩個技術性的幹部。但他們的級別太低,恐怕很難促成真正的合作。

    相比之下,其他那些國外的企業就不一樣了。他們留下的名片上,大多都是技術負責或是經理。

    這種情況基本也在胡楊的意料之中。此時國人大多對特種陶瓷沒有什麽認識。工業領域中對先進技術的認識,基本還局限在合金、電子、化工這幾項裏。

    胡楊的計劃中,其實從沒有打算要與國內的企業合作。因為有實力合作,基本都打著要吞掉華夏科技和這些技術的心思。而那些真心想合作,卻基本都沒有實力。

    改革的時間還短,規模較大的私營企業還需要時間成長。

    胡楊一直都很清楚,特種陶瓷技術的門檻並不高。僅就眼下這兩個產品來說,最多也就領先不到一年時間。所以相比變現,他認為提高知名度和地位的性價比更高。

    可問題是,真正熟悉的特種陶瓷技術的隻有李西平,而且他的外語也很普通。最多也隻能拿著胡楊之前翻譯的資料給人看。

    但就是這樣,他也隻有一個人,這麽多的合作意向,也隻能預約時間一個個排著接待。

    不過胡楊走之前就交代過,可以隨便聊但具體合作一定要等他回來再說。至於他什麽時候能回來,胡楊隻說了很快。

    但這件事上他的確沒有十成的把握。一定要問他的話,胡楊可能會說七八成吧。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閱讀記錄(免注冊)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