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教父

第15章 曲麵加工(1/3)

    精度低,部件表麵粗糙度,金屬內殘餘應力等等...尤其是這最後一條殘餘應力。

    胡楊對金屬應力問題,還真是有些了解的。上一輩子,他曾經利用掩護身份,從歐洲一家破產企業中購入了一百多噸,存放時間超過十五年的大型金屬基座。

    當時胡楊接到這個任務的時候,一度非常不解。為什麽一定要購入這些看起來就像廢鐵一樣東西。

    在他的概念中,這些堆放了十幾年都沒用的東西,不是廢鐵又能是什麽?

    在完成這個任務之後,胡楊專門找了金屬加工方麵的專家,詢問了這個問題。聽過原因之後他才知道,原來這些東西還真是寶貝。

    就是因為這殘餘應力。

    機械加工和強化工藝都能引起殘餘應力。如冷拉、彎曲、切削加工、滾壓、噴丸、鑄造、鍛壓、焊接和金屬熱處理等,因不均勻塑性變形或相變都可能引起殘餘應力。

    殘餘應力幾乎都是有害的,如零件在不適當的熱處理、焊接或切削加工後,殘餘應力會引起零件發生翹曲或扭曲變形,甚至開裂。或經淬火、磨削後表麵會出現裂紋。

    殘餘應力的存在有時不會立即表現為缺陷,而當零件在工作中因工作應力與殘餘應力的疊加,使總應力超過強度極限時,便出現裂紋和斷裂。

    零件的殘餘應力大部分都可通過適當的熱處理消除。但這些用於精密機床基座的大型金屬部件,很難通熱處理釋放殘餘應力。

    所以長時間靜置,讓金屬內殘餘應力自然消散,便成了最好的方法。所以這些看起來像廢鐵的東西,其實和好酒一樣越陳越好。

    同樣道理,就是因為殘餘應力的存在。用高速機床加工出來的零件,與手工銼出來的零件,即使形狀完全相同,其物理性能也會有很大的差異。

    數控精密加工水平,是一個國家製造業的水平最直觀的體現。

    可能是高技術的人都有的通病。一說起自己的專業領域就不太愛說“人話”。

    說了好一陣子之後,胡楊才逐漸搞清楚他到底要做什麽。馮逢少尉說的很複雜,但用胡楊自己的話來概括,就是偽三軸聯動。

    兩位八級的老師傅,在馮逢少尉的構想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他要用兩位老師傅幾十年的經驗和功力,代替加工中的第三個軸。

    這個解決問題的思路並沒有錯,而這次實驗也應該會成功,但他真正目的卻達不到。

    原因很簡單,理論上雖然三軸聯動就可以加工曲麵,但實際上需要五軸聯動,才能弄出一個能達到要求的零件。

    一台數控機床的精度固然非常重要,但胡楊卻明白加工程序中的核心算法,也是重中之重。這就像人都要兩條腿走路,缺了誰都不行。

    的確是可以用兩個八級的老師傅代替一個軸。但走刀路徑要怎麽搞?胡楊並沒有聽到馮逢說清楚。

    兩位老師傅到底是閱曆豐富,雖然理論水平不如馮逢,但人家畢竟是實際操作的大行家。所以很快便跟上了馮逢少尉的思路。從一旁取過筆紙之後,開始在上麵手繪圖紙。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