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教父

第11章 美國人(1/3)

    牙醫的水平不同,收費的差距也很大。高收入人群會選擇的,都是有獨立診所的優秀牙科醫生。而普通人隻能負擔得起社區醫院或是公立醫院的牙科。

    這兩個美國人很明顯就是來自兩個不同階層。年紀比較大的凱文,明顯就有一個更好的牙醫。左側臼齒明顯就是一個高級的植入假體。而相比之下,馬克嘴裏那顆犬齒的假體就要便宜很多了。

    胡楊徑直走向馬克,主動伸出右手打招呼:“你好,我是胡楊,是你們的新翻譯。”

    純正的美式發音,讓馬克的眼前一亮,就連一旁正在解說的凱文也看向這邊。從來到的中國之後,他們都還是第一次聽到這麽道地的東部口音。

    聽這麽多天帶著濃濃本地特色的英語,馬克感覺自己都快不會正常說話了。

    胡楊略顯激動的握住胡楊的手:“您好,我是馬克,你的英語說的真好,是留學生嗎?”

    胡楊微笑著回答:“我沒有去過美國,但教我英語的老師曾經在UCLA留學。”

    馬克感歎:“那一定是為睿智的長者。”

    胡楊點頭:“對,他曾經是。”

    馬克立刻把胡楊介紹給了凱文,流暢的對話讓凱文的臉色也有了少許的鬆動。

    胡楊拿出了筆和本子,毫不客氣的那位叫潘娟的女老師,站在了距離美國專家最近的位置。

    後者臉色一度變得通紅,可能是因為羞憤。這種火線被換的情況,說到底還是自己業務水平不夠造成。簡單說,就是你不行。

    “你不行”這事兒,對男女來說都不行。這種當麵被打臉的事,在那個人們都還很要臉的時代,任何都會很受傷。沒有立刻掩麵哭泣飛奔而去,已經算是她很堅強了。

    當然,還有一部分原因,是她想要親眼看看這個替換掉自己的年輕人,是不是真的有比自己強。當然從心底裏她是希望接下來整段垮掉,而她抱著手臂冷笑的站在一旁。

    但很快她臉上的血色就褪去,因為她發現除了一開始還能聽懂一點,再往後就根本聽不懂三人在聊什麽。

    他們說的明明就是英語,但她的腦子就來不及處理這些詞匯的意思。

    這語法不對啊?這些詞用的不對啊?這個介詞....這個名詞....他們為什麽要說動物?

    有了胡楊的參與,技術培訓的過程明顯流暢了很多,但其實進度並沒有加快。

    因為胡楊時不時就拖著兩個美國人走到一旁以休息為名閑聊。王誠意一開始有些不解,後來胡楊悄悄讓他組織來學習的工人師傅。在這個時候上機實操。

    這種技術教學當然是有老師在場的實操,當然要比老師走了閉門造車來的好。

    試想一下,一種是老師教完教材就閃人。另一種是讓學生做點習題,他再挑挑毛病講講錯題。哪種教學效果好。

    雖說合同上是說要包教包會的,但實際上人家就隻需要把手冊上基礎操作教完,就算完成合同了。手冊上的東西有多基礎,就連一個外行都清楚。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