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趙雲之爭霸天下

第350章 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2/2)

    第四鎮,孝悌仁慈,屈己待士,兗州刺史劉岱字公山。

    第五鎮,闊論高談,知今博古,豫州刺史孔伷字公緒。

    第六鎮,仗義疏財,揮金似土,河內郡太守王匡字公節。

    第七鎮,賑窮救急,誌大心高,陳留太守張邈字孟卓。

    第八鎮,恩惠及人,聰敏有學,東郡太守喬瑁字元偉。

    第九鎮,忠直元亮,秀氣文華,山陽太守袁遺字伯業。

    第十鎮,有謀多智,善武能文,濟北相鮑信字允誠。

    第十一鎮,聖人宗派,好客禮賢,北海太守孔融字文舉。

    第十二鎮,武藝超群,威儀出眾,廣陵太守張超字孟高。

    第十三鎮,仁人君子,德厚溫良,徐州刺史陶謙字恭祖。

    第十四鎮,名鎮羌、胡,聲聞夷夏,西涼太守馬騰字壽成。

    第十五鎮,聲如巨鍾,豐姿英偉,北平太守公孫瓚字伯珪。

    第十六鎮,隨機應變,臨事勇為,上黨太守張楊字稚生。

    第十七鎮,英雄冠世,剛勇絕倫,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文台。

    第十八鎮,四世三公,門多故吏,祁鄉侯、渤海太守袁紹字本初。

    值此之際,曹操屬於張邈麾下。

    諸路兵馬,多少不等,皆是投雒陽而來。

    辭別田豐、程昱、蘇穎等人之後,趙雲率領一萬大軍,直奔河內而來。

    此時留守在趙郡的兵馬有著三千人,冀州城東大營留下千人。

    趙雲率領之大軍雖說隻有萬人,在戰鬥力上絕對是極為強橫的,軍中有三千騎兵,步卒之中包括高順統領之八百陷陣營,張合統領之千名大戟士。

    十八鎮討伐董卓的大軍之中,僅僅是冀州便有三鎮,其中韓馥領兵兩萬,渤海太守袁紹領兵三萬。

    前往渤海之後,袁紹便在暗中著手準備,大肆征召兵馬,此時麾下有著逢紀、許攸等人為之謀劃,軍中不缺少猛將之流。

    二月,各鎮兵馬匯聚在酸棗,商討攻打董卓之大事,雒陽周邊有雄關林立,想要率領大軍順利的攻入雒陽,並非是簡單的事情。

    董卓收編南北軍,再加上涼州而來的兵馬,麾下的兵力亦是達到了八萬之眾,以雒陽周邊關卡為阻擋,完全可以對峙諸侯。

    十八鎮兵馬加在一處,有二十萬之眾,在數量上形成了對董卓的絕對壓製。

    趙雲帶典韋、張遼、樂進前往中軍大帳。

    趙雲明白,這是打算選大軍之盟主了,別看各路諸侯的兵馬加在一起聲勢浩大,趙雲這幾日發現,各諸侯的大軍質量上參差不齊,有些士卒甚至鎧甲破爛,手中的兵刃,一看就知道不定是多少年沒用過堆積在倉庫中的。

    若是以這般大軍上前與董卓交鋒的話,勝算不大。

    不過當前十八鎮討伐董卓的兵馬,占據著大義,而且有著關東州郡作為支撐,將會給董卓帶來巨大的威脅。

    “子龍兄。”遙遙看見趙雲,曹操急忙上前拱手道。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