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書上的田園

第十一章:東海佛國6(1/2)

    他寥寥數語,指向了那座古塔。

    那座古塔裏,肯定還有文章。

    佛塔在印度稱作“窣堵婆”(梵語讀音),是“墓塚”的意思。它的起源,與佛祖釋迦牟尼有關。這裏不妨延伸一下:佛門弟子從毗舍虔誠地詢問佛祖釋迦牟尼,怎樣才能表示對他的忠心,釋迦牟尼說,希望他圓寂後,能進入一座精舍內繼續修行。弟子問他精舍是什麽式樣?佛祖將身上披的方袍平鋪於地,用化緣缽倒扣在袍上,成了“覆缽”,然後把錫杖豎立在倒扣的覆缽上,於是,一座佛塔的雛形出現了。弟子會意。佛祖涅槃後,弟子將其肉身火花,變成了“擊之不碎、色彩晶瑩”的珠子狀顆粒,梵語稱為“舍利”。為了珍藏這些神聖的舍利,弟子們遵照佛祖的吩咐,建造了覆缽形的三層佛塔埋藏舍利。

    東漢永平十年(67年),東漢明帝在中國建造了第一座佛塔——白馬寺塔,塔內藏有舍利,是教徒朝拜的對象。之後,佛塔在中國遍地生根。

    塔,有地宮,多藏器物。當然也是神秘的建築。

    三人沒有忘記,島上這座塔,險些讓他們出不去。

    “你說,這塔底下是個無底洞嗎?”和尚還膽戰心驚。

    阿飛說:“也曾聽過出海的人,這大海上可是什麽恐怖的東西都有。說不好,就是一個通向海底的無底洞。”

    “誰知道下麵藏著什麽寶藏哩,這唐朝的東西,一隻破瓷碗就值好幾萬哪。”和尚慫恿說。

    阿飛憨笑著。

    “看來,我們還是得下去看看。”

    陳初中看看天色,海麵上烏雲密布,海鳥飛來飛去,像是一隻隻無頭蒼蠅,一場大雨即將來臨。

    三人立馬撿拾了一堆幹柴,挑了幾根耐燒的,捆在一起,點了火,找到了下塔的口子,摸了下去。這鬼天氣,塔裏又悶又潮,才下了三層就漆黑一片了,簡直和地獄沒什麽兩樣。

    塔從印度翻譯來,最初就是墳墓的意思。

    陳初中帶頭,三人又下了兩層,隻感到有明顯的窒息感,一根火棒艱難的跳了幾下,竟然滅了。

    “他奶奶的這不是‘鬼吹燈’嗎?幸虧大和尚我的塗滿了油……”和尚剛說到這個“油”字,突然樓梯上傳來一陣細碎的腳步聲,似乎一股子從上麵湧了下來,和尚一陣驚慌,腳一軟,險些跌倒,“誰,誰?”

    陳初中感覺這聲音好像從牆壁上來的,他一把抓過和尚手中的火棒,朝牆麵一照,黴苔密布的青磚上,有好幾道流水如一條條龍從上一貫而下,擦過牆磚,發出聲響,又順著樓道下去了。看來外麵已經暴雨如注。

    和尚走在前麵,過了第六層,繼續順樓梯下走去,忽然停了下來,用火棒朝四麵八方探探,說:“咦,樓梯走到一半,怎麽沒路了?下麵漆黑一片,火也照不清……”

    “什麽意思?”陳初中操了火,往下照了照,果然黑糊糊的,好像是一個水池,樓梯被這片水池攔截了。同時,他聽到不斷有水跌落,補給到這個水池裏。因塔底沒有一絲光線,整個水池漆黑一片,他根本無法確定再下去會是什麽?他舀了一把水池中的水,舌頭一嚐。

    他寥寥數語,指向了那座古塔。

    那座古塔裏,肯定還有文章。

    佛塔在印度稱作“窣堵婆”(梵語讀音),是“墓塚”的意思。它的起源,與佛祖釋迦牟尼有關。這裏不妨延伸一下:佛門弟子從毗舍虔誠地詢問佛祖釋迦牟尼,怎樣才能表示對他的忠心,釋迦牟尼說,希望他圓寂後,能進入一座精舍內繼續修行。弟子問他精舍是什麽式樣?佛祖將身上披的方袍平鋪於地,用化緣缽倒扣在袍上,成了“覆缽”,然後把錫杖豎立在倒扣的覆缽上,於是,一座佛塔的雛形出現了。弟子會意。佛祖涅槃後,弟子將其肉身火花,變成了“擊之不碎、色彩晶瑩”的珠子狀顆粒,梵語稱為“舍利”。為了珍藏這些神聖的舍利,弟子們遵照佛祖的吩咐,建造了覆缽形的三層佛塔埋藏舍利。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