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山

第一章 漁陽鼙鼓(2/5)

    華連信問:“大哥,你怎麽會帶我們到這裏玩?你來過這裏嗎?”

    華連誠說:“前麵是平澤村,這裏正處於蘇浙兩省交界處。你們整天呆在大上海,難得到鄉下來玩,出來郊遊嘛,沒個定所,能跑遠就跑遠一點。”

    華連誠以前確實來過這一帶,這裏正在修築一條臨時鐵路,作為擔任京(南京)滬警備任務的第87師軍官,他曾來此察看過地形。這條鐵路是國民政府為應付日益危急的中日局勢於今年5月初緊急動工修建的,由江蘇蘇州通往浙江嘉興,全長六十公裏,將京滬鐵路和滬杭鐵路連接起來,以防備作為這兩條鐵路幹線交匯點的上海鐵路被日軍切斷。鐵路的工程進度很快,此時已經接近完工。

    華連誠見此地的景致很像浙東老家河山縣,兄弟們長年離別老家,都有思鄉之念,此地離上海不遠,正是一同遊玩的好去處,便開車帶弟弟們到此一遊。

    大家正說著話,連信冷不丁地被一個東西砸了一下腦袋,低頭一看,原來是個濕淋淋的蓮蓬。連孝在遠處露出小腦袋來,“哈哈”大笑,又使勁扔上幾個蓮蓬。

    他們幾兄弟自小就生長於江南鄉間,穿梭嬉戲於田間水巷、荷塘蘆葦之中,抓蝦摸魚、養蠶撲蝶那是家常便飯,蓮藕的清脆、蓮子的清香、蓮花的美麗、蓮葉的翠綠,都是鮮活的記憶。

    華連誠板起臉罵道:“這麽大日頭,讓我們站在這受罪。你還不快上來,要不扔下你一個人我們先走了。”

    連孝吐了吐舌頭,撅著嘴上了岸。

    四兄弟各摘了一片大荷葉覆在頭頂,邊走邊吃著蓮子,絲絲沁涼拂著臉頰,聞著荷香,爽氣怡人。

    荷塘不遠處有一株枝繁葉茂的大樟樹,旁邊是用雜木撐起的小亭子,亭子頂部形成六角,各自翹起,像一朵開傘的蘑菇,四麵通風,風格簡潔隨和。四兄弟進了亭子,坐下納涼聊天,談起當年遊戲鄉裏的趣事,笑聲一片。

    華連孝卻還是不安分,連信坐下沒多久,背上就被猛擊一掌,他跳了起來。連孝則迅速躲到大哥身後,張牙舞爪:“我是修道百年的白眉高僧,有本事就來和老衲鬥上一百回合。”

    華連信氣呼呼地說:“好,我惹不起,總躲得起罷。”四處一望,見遠處有個瓜田,說:“光說話,口渴了,我去弄個西瓜過來。”說著跳出了亭子,一溜小跑而去。

    華連誠喊道:“快點回來,這裏風景不錯,我們照幾張相片。”從背包裏拿出一架萊卡照相機調試起來。

    不一會兒,華連信抱著個碧綠的大西瓜跑了回來,笑道:“運氣運氣,沒遇到看瓜的。”

    華連誠笑罵:“要是被阿爸知道了,又有的說了。”他給弟弟們各拍了幾張相片,不無遺憾地說:“可惜這裏沒人,要不然替我們兄弟四人合影一張該多好!”

    華連智說:“就是有人也沒用嗬,鄉下人怎麽會用這種玩意兒呢?”

    的確,這種輕便、堅固的德製萊卡Ⅲa型照相機出現於1935年,快門速度千分之一秒,當時在中國是很罕見的新式機器,是華連誠向德國朋友借來的。

    華連信搔了搔頭,說:“剛才我看見瓜田那邊有個學生模樣的年輕人,坐在小河邊,好像在畫畫。不如請他過來幫我們照相,就算他不會,大哥也可以教他的。”

    華連誠有些詫異:“這麽熱的天還有學生寫生?好,我去請他。”

    華連誠繞過荷塘,穿過瓜田,果然看到小河旁的柳樹下有個青年人,拿著畫架,正對著前方的河流和橋梁畫著什麽——蘇州到嘉興的臨時鐵路就從這裏通過。

    那個青年人很遠就發現了華連誠,等他走近後轉過身來,禮貌地打了個招呼:“你好。”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