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之路

第2896章 勝負手(1/2)

    “這個問題我們考慮過,首先我們的艦隊規模有限,當然,這不是說對方的主力艦隊力量不夠,而是說我們缺乏執行近海掃雷和反潛任務的船隻。波斯灣因為其地理因素限製,防禦方隻要多部署水雷就可以對我們造成很大的麻煩,而且除了巴士拉之外,我們缺乏合適的軍港支援,我們最近的大型軍港也是埃及的亞曆山大港,然後你們再算算船隊需要穿越的距離,我們的補給壓力會比較大。”

    “此外,兩河流域部署著兩位帕夏手中最精銳的作戰兵團,我們的意思原本是以打促和,讓他們在意識到大勢已去的情況下選擇妥協,我們可以保證他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來換取對方的放棄,所以直接和對方硬碰硬不是首選目標。我們要考慮戰爭成本的,上校先生。”一旁的皇太子話語中明顯帶刺啊。

    要說德皇的計劃中沒有考慮波斯問題那是不可能的,但是要說他們把波斯看的多重要,那就更不可能了,德皇的計劃往簡單裏說即使幫助土耳其平叛,然後直接威脅波斯讓後者妥協,德皇相信,當駐紮在兩河流域雙方邊境線上的德國軍團把炮口對準波斯的時候,後者自然會屈服。德皇沒想到波斯的形勢會這麽複雜,更沒想到美俄為了保住波斯,砸碎土耳其付出了這麽高的代價!這就是半道接手和一直做事的差別了,德皇在波斯毫無根基,別忘了,現在和禮薩汗走的最近的還是一位奧匈帝國的伯爵!

    而雙方因為原因產生的認知差距導致了準備工作和側重點不同,德皇強調是軍事手段,而魯普雷希特王儲強調的是軍政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一勞永逸的解決中東問題!

    設想一下,如果老羅斯福的對手是德皇的話,那麽老羅斯福在這場博弈中就已經贏了8成以上了!老羅斯福知道德國雖然遲鈍但是對中東不會袖手旁觀,所以才急吼吼的在太平洋戰爭還沒有落下帷幕的時候立即展開在中東的行動,其目的就是在德國反應過來之前把土耳其打的粉碎!要知道恢複秩序比打贏戰爭更容易!一塊目標你把它劈碎也許就一斧子的事情,但是碎裂之後,你想要再一塊塊拚起來連接好那就太麻煩了!

    美國人知道在中東這個地方這個時間點,德國人的軍事優勢是無與倫比的,但是你再強,麵對一個已經解體的土耳其你又準備付出多少代價來恢複秩序呢?這不僅僅是軍隊、經濟上的代價,同樣還有時間上的成本!在德國忙於土耳其事物的時候,美國可以完成太平洋戰爭,可以和俄國建立聯係幫助俄國恢複,可以和英國達成諒解重鑄歐洲橋頭堡。

    甚至可以在這段時間裏強化在波斯的存在,而當德國費了半天勁總算把破碎的土耳其裱糊好之後,德國人就會驟然發現,一個針對德國的包圍網已經初見規模,而且麵對氣喘籲籲的德國人,他們也未必會對波斯下手,因為此時德國人已經累了,美國人已經結束了太平洋戰爭,一個新的以美國為主導的協約國已經形成,德國連續經理兩次戰爭後不會有心情再在短時間內開戰了,於是,美國人就獲得了戰略上的優勢!但是可惜的是,老羅斯福的對手不僅僅是德皇!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