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之路

第2887章 多方算計 3(1/2)

    “也許德奧對現在的土耳其的態度就是最好是一個無足輕重的盟友,最糟糕的時候也是一個沒有威脅的中立國吧?從某種程度來說,德美在弱化土耳其的問題上是一致的。”禮薩汗一邊轉動手中的杯子一邊自語道。

    “但是德國人和美國人對波斯的態度不一樣,在德國人眼中,我們是封堵俄國南下的屏障,同時也是平衡未來新土耳其的基石,我們不會對德國人的霸權造成挑戰,因為我們太弱小了,土耳其人有整個小亞細亞,半個巴爾幹半島和整個新月沃地。(就是後世約旦、黎巴嫩、敘利亞一直到伊拉克的弧形區域。)而我們地盤有限。人口也有限。軍事力量更是弱到了連德國2個軍都不如!”

    做大事之前,必須了解自己的實力,明白自己的定位。這就是所謂的自知之明。頭腦一熱就想拳打強國,腳踢列強的主都不會有什麽好結果。所以,禮薩汗必須知道波斯是什麽,列強對波斯的態度是什麽,自己期望是什麽,而哪個列強可以和自己求同存異,最終獲得一個大家都感到可以接受的妥協。

    在禮薩汗看來,德國對波斯的要求其實很低,無非就是站在自己一邊,雙方進行一些經濟上的合作,把美俄徹底從中東地區排除出去,堵死俄國南下的道路,必要的時候可能會租借一些港口或者軍事基地,當然,規模不會大,因為如果對付俄國的話,德國人有更好的出發陣地,而波斯北麵就是中亞,那裏並不是俄國的核心統治區。從這裏進攻不是舍近求遠嗎?

    至於對付印度?禮薩汗從軍事的角度認為可能性不大,畢竟,所謂打蛇打七寸,大英帝國的本土就在德國門口,德國人把英國本土解決了,印度自己就亂了,哪還用專門部署大量部隊進攻印度呢?

    所以,禮薩汗感覺德國對波斯的要求並不多。但是美俄對波斯的要求可是太多了,俄國失去了外高加索油田,於是俄國從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國變成了進口國。(這個時間段俄國還沒有發現其它大油田。)所以,俄國需要波斯的石油。當然,這種需要可不是平等的交易,因為俄國也沒錢去公平交易,美國人雖然有錢,但是能不花錢,不是更好嗎?

    俄國需要波斯的糧食,原因同樣很簡單,俄國失去了最重要的產量地,被稱為歐洲的麵包籃的烏克蘭地區,俄國依然有廣袤的土地,但是卻缺乏足夠的人力和時間去開墾,如果可以的話,俄國人自然願意把伊朗變成自己的麵包籃。而美國人會是什麽態度了?他們自然會傾向於更強大也更有用的俄國!

    同樣從軍事角度來說,如果波斯站在美俄一邊會如何呢?在禮薩汗看來,跟隨德國的話,波斯不過是一個邊角棋子,隻要維持現狀就可以了。但是如果站在美俄一邊的話,那就不一樣了,因為美國需要一個可以直接攻擊到同盟國要害的踏板,而目前波斯正好靠近這個要害,這個要害的名字就是外高加索油田!波斯在美國的計劃中不僅僅是一條通道,同樣是攻擊的前沿!大規模戰略轟炸在大戰末期已經顯示出恐怖的威力,倫敦市的遭遇就能說明一切,縱然,美國人不可能越過外高加索地區複雜的地形把巴庫油田占領,但是他們部署在波斯的轟炸機群卻可以威脅這個地方!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