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之路

第2451章 在美國陸軍中 4(1/2)

    謹記:說0丨6  Хīashυ丨6ом 以免丟失

    “好吧,就當我多嘴了。”卡爾斯少將做了一個無奈的手勢,隨後便離開。

    “這個,bar機槍能不能改改?”在德國人離開後馬歇爾對約翰布朗寧問道。“這個火力持續性確實很糟糕。而且我也一直擔心這個問題,實際上,現在那些夥子們喜歡bar是因為他的重量比較輕,在沒有上戰場之前,他們絕對不會對火力延續性的重要性有太深刻的了解的。”

    拿著輕,這絕對是和平時期一件步兵武器最大的優勢。畢竟步兵嗎?現在還是用兩條腿走出來的兵種,不打仗的情況下,你願意扛著一支重量7kg的bar還是願意扛著一支重量1kg的g通用機槍?肯定傾向於前者啊!畢竟又不用上戰場。

    馬歇爾少將是去過一線考察過的,他在戰場上能看到很多德國士兵,尤其是承擔突擊任務的德國士兵為了增加裝彈量對自己的武器進行喪心病狂的改進!比如0發長彈夾的毛瑟步槍,使用了彈鼓的魯格長管手槍。

    甚至於本來火力持續性就不錯的g機槍也進行了改進,在不配彈鏈的情況下,g機槍使用的是50發彈鼓,但是結果德國突擊隊士兵認為50發彈鼓備彈量太少,於是在戰爭中,德國軍方專門為機槍手配屬了一種特殊的裝彈量高達75發的馬鞍形彈鼓。(這個曆史上g4之類的也配過)總之一句話,無數事實告訴馬歇爾少將,在士兵個人體力能夠支持的情況下,多裝點子彈總不是壞事。

    “德國人的彈鼓確實不錯,我們也考慮過,但是彈鼓比較難保養,您知道的,彈鼓使用的是螺旋彈簧,甚至在戰前,每一次裝填的時候都要調整彈鼓的彈簧彈力,我很擔心在太平洋戰爭的環境下,這種彈鼓的可靠性。”布朗寧想了想道。

    他的這一點也確實有一定道理,彈鼓確實要複雜一些,曆史上戰中蘇聯後期使用的波波沙衝鋒槍不少就是用彈夾的,因為彈鼓太麻煩了。

    “好吧,我不是專門的技術人員,對這個問題我不能輕易做出決定。但是我會上報給潘興將軍的,我會提到德國代表團對於bar機槍在掃**度、彈容量上的問題。”馬歇爾道。他不是技術軍官,也不是一線打出來的,所以,在這種方麵他是肯定不贏布朗寧的,而且現在bar也確實很受一線官兵歡迎,所以,對於他來,最好的辦法就是先寫個報告,一旦未來出了事,這個報告也許就可以發揮作用了。

    “好的,這個問題我會想辦法解決的。一切為了美國陸軍。”布朗寧正色道。而事後,勃朗寧也確實對bar機槍進行了一係列的改進,比如,為了增加臥姿射擊的穩定性,他給機槍前部加了一個兩腳架。為了提高火力的持續性,他給機槍配了40發的彈夾(這個曆史上bar確實配過40發彈夾,但是在197年全撤裝了。)然而在經過一番改進之後,bar的重量增加到了將近9kg。至於實戰中美國陸軍人員對輕機槍使用彈夾的怨念那是後話,暫且不提。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